棗市鎮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轄鎮

棗市鎮,隸屬於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地處茶陵縣西南部,東連下東街道、馬江鎮,南與界首鎮為鄰,西鄰安仁縣龍市鄉,北接虎踞鎮,行政區域面積112.61平方千米。

西漢時期,屬茶陵縣;1997年,撤鄉建棗市鎮。截至2018年末,棗市鎮戶籍人口為28397人。截至2020年6月,棗市鎮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管塘村。

2徠011年,棗市鎮完成財政總收入880萬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89.1萬元,比上年增長90%。人均財政收入352元,比上年增長21%。農民人均純收入4253元。2018年,棗市鎮有工業企業12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個。

歷史沿革


西漢時期,屬茶陵縣。
清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分屬茶陵州上四都、下四都、上五都一部分。
棗市鎮
棗市鎮
民國時期,屬茶陵縣秦洞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先後屬四區、六區。
1956年,成立棗市鄉。
1958年,併入界首公社。
1961年,分設棗市公社。
1984年,恢復為棗市鄉。
1997年,撤鄉建棗市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棗市鎮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棗市鎮、東嶺、西嶺、岩口、棗園、洞頭、管塘、曹柏、海潭、田家、洒水、對江、虎形、侯泉、大沖、車陂、五星、靈官、荊芫;下設2個居民小組、23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棗市鎮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棗市社區、管塘村、東嶺村、岩口村、棗園村、洞頭村、五星村、車陂村、洒水村、侯泉村、虎形村、曹柏村,鎮人民政府駐管塘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棗市鎮地處茶陵縣西南部,東連下東街道、馬江鎮,南與界首鎮為鄰,西鄰安仁縣龍市鄉,北接虎踞鎮,行政區域面積112.61平方千米。
棗市鎮
棗市鎮
水文
棗市鎮境內有發源於海潭村明月庵的界首江,經界首鎮流至安仁縣港頭進入永樂江,再匯入深水。
自然資源
棗市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以石灰石、青石為主。石灰石儲量4000萬立方米,林木資源主要有杉樹、松樹等。耕地面積35857.4畝。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棗市鎮總人口2.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68人,城鎮化率3%。另有流動人口11304人。總人口中,男性12774人,佔50.3%;女性12616人,佔49.7%。14歲以下4448人,佔17.5%;15—64歲18997人,佔74.8%;65歲以上1945人,佔7.7%。2011年,人口出生率13.9‰,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長率7.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25人。
截至2018年末,棗市鎮戶籍人口為28397人。

經濟


綜述
2006年,棗市鎮實現企業總產值10.1億元,上解稅收10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達20000元。
2011年,棗市鎮完成財政總收入880萬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89.1萬元,比上年增長90%。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59萬元,增值稅262萬元,企業所得稅8萬元,人均財政收入352元,比上年增長21%。農民人均純收入4253元。
2018年,棗市鎮有工業企業12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個。
農業
2011年,棗市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1億元,比上年增長6.9%。以種植水稻、油菜、烤煙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7萬噸,人均1080千克;烤煙種植面積1879畝,產量549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1萬畝,產量1215噸,其中油菜1047噸;蔬菜種植面積7821畝,產量2萬噸;西瓜種植面積863畝,產量1893噸。
棗市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出欄量5.3萬頭,年末存欄3.6萬頭;牛出欄量722頭,年末存欄3817頭;上市家禽91856羽。2011年,生產肉類3861噸,其中豬肉3619噸,牛肉72噸。
棗市鎮漁業以草魚、鯉魚、鰱魚、鱅魚為主,2011年,淡水養殖面積52公頃,水產品總產量410噸。
工業
2011年,棗市鎮實現工業生產總值1.4億元,占生產總值的63%;實現工業增加值1億元,比上年增長62.5%,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為45%。擁有工業企業204家,職工805人。
商業
2011年,棗市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億元,比上年增長18.8%。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325個,職工898人;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7670萬元,比上年增長6%。
徠金融業
2011年末,棗市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2億元,比上年增長14%;各項貸款餘額0.3億元,比上年增長16%。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棗市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613人,專任教師42人;小學6所,在校學生1452人,專任教師8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學生632人,專任教師10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
文化
2011年末,棗市鎮有鎮文化站、有線電視站各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3處,各類圖書室11個,藏書5000餘冊。2011年,有線電視用戶3147戶,入戶率49.6%。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棗市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8個,門診部(所)1個;有床位50張,每萬人擁有病床18張;固定資產總值18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3名,其中執業醫師20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7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4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4%。
社會保障
2011年,棗市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戶,人數27人,支出5.6萬元,比上年增長6%,月人均173元,比上年增長9%;醫療救助9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198人次,年支出20.4萬元,比上年增長3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31戶,人數1152人,年支出90.6萬元,比上年增長11%,月人均66元,比上年增長12%。敬老院1家,有床位43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43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92人,年撫恤金支出51.2萬元,比上年增長13%。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3116人,參保率91.6%。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棗市鎮有郵政所1處,征訂報紙、雜誌1.2萬份。電信企業1家,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萬台,固定電話用戶1560戶;行動電話用戶1.3萬戶,網際網路用戶520戶。
基礎設施
● 水利
2011年,棗市鎮境內有茶安灌區干、支渠7條,共計42千米,有16座小二型水庫。
● 給排水
2011年,棗市鎮自來水廠年供水28.8萬立方米。

交通


棗市鎮境內有省道320貫穿全境。縣道、鄉道、村道連成交通網路,實現村村通水泥路。2011年,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30班次,日均客運量600餘人次。

文化


● 地名由來
棗市鎮因境內一坪場出產紅棗而得名。

旅遊


● 秦人古洞
秦人古洞位於湖南省茶陵縣棗市鎮岩口村長春塢西端的山陬,是茶陵八景之一,洞內分兩層,上層須搭梯而上。地面有石桌石凳。溪流從洞中來到洞中去,自成“水系”。

代表人物


● 曹詒孫
曹詒孫,字次謀,湖南省茶陵縣棗市曹柏人。清光緒六年(1880年),殿試中榜眼。清光緒七年(1881年),授翰林院編修,後任國史館協修、武英殿纂修。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掌教翰林院庶吉士。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任山西鄉試副考官,考畢歸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