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海洋學院

河海大學海洋學院

河海大學海洋學院於2015年10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由此河海人開始譜寫“河向海延伸”的新篇章。

河海大學一直是我國海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重要科研與高等教育平台之一。早在20世紀50年代,在前蘇聯專家建議下,教育部決定創辦海洋工程水文專業,以服務于海洋及海岸工程建設。1957年學校設置海洋水文專業,1960年設立海洋水文教研室,1995年成立海岸及海洋工程系,2000年設立海洋技術與科學系,2004年學校成立海洋學院(與交通學院聯合辦學),2015年10月18日獨立設置河海大學海洋學院。

辦學歷史


在20世紀50年代,在前蘇聯專家建議下,教育部決定創辦海洋工程水文專業,以服務于海洋及海岸工程建設。
1957年,學校設置海洋水文專業。
1960年,設立海洋水文教研室。
1995年,成立海岸及海洋工程系。
2000年,設立海洋技術與科學系,獲物理海洋學碩士授權點。
2003年,學校成立海洋學院(與交通學院聯合辦學)。
2005年,獲物理海洋學博士授權點。
2015年10月18日,獨立設置河海大學海洋學院。
2010年,獲海洋科學碩士一級授予點。
2012年,獲批設立海洋科學博士后流動站。
2018年,獲海洋科學博士一級授予點。4月22日,學院參與組建中國高校極地聯合研究中心

辦學條件


院系設置

海洋科學本科專業

師資力量

有專任教師57人,脫產博士后9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講師30人,國家自然科學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河海大學外籍教授2名;專任教師中,70%以上具有海外博士學位或具有海洋留學、訪學經歷。目前,學院專任教師博士學位比例為100%,現有博士生導師12人,兼職博士生導師35人;碩士生導師27人,兼職碩士生導師36人。

教學建設

海洋科學本科專業為江蘇省重點專業建設點。

學科建設

有海洋科學博士后流動站,海洋科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學位授權點,海洋科學為江蘇省優勢學科建設工程項目,物理海洋學為江蘇省重點建設學科。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2018年,海洋學院共獲得各類項目資助11項,總直接經費496萬元。其中,面上項目6項,直接經費373萬;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項,直接經費123萬。
在研科技部專項
序號項目名稱項目分類項目子類
1甜水海-塔什庫爾干地塊基底演化與成礦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級
2全球高分辨潮汐潮流數值模擬研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級
3典型海洋現象大數據分析預報技術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級
4研究本項目研發的新參數化方案的適應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級
5海洋-海冰參數和物理過程的觀測數據集構建與模式評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級

文化傳統


• 院徽
院徽
院徽
河海大學海洋學院院徽設計說明:
1、本設計方案主體元素為“帆船”和“浪花”,主色調為淺藍和深藍,由淺而深,喻意“浩瀚的海洋”。
2、淺藍色塊的帆船造型形似海洋學院的“海”字的拼音首字母“H”,深藍色塊的海浪造型形似“洋”字的拼音首字母Y。
3、整個圖案造型如一艘遠行的帆船在大海深處乘風破浪,自由航行,與學院“進軍深海大洋,探索學科前沿,服務海洋經濟”的發展定位相呼應。

現任領導


院長:齊義泉
書記:王永芝
副院長:王召民、白學志、於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