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山大羅宮
歷史遺跡
綿山距省會太原約160公里。屬太岳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相傳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曾攜母隱居被焚於此,故而又稱介山。綿山歷史上曾建有眾多道教宮觀,但至近代,幾乎全遭毀壞。1995年,當地大居士閻吉英先生籌巨資開始開發綿山和恢復綿山道教,迄今已經建造塑造神像600餘尊,其規模在全國首屈一指。
綿山大羅宮
大羅宮
綿山海拔2566米,相對高度1000米以上,屬太行山支脈。這裡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唐朝李氏奪取政權的福地。隋大業十二年,太原太守李淵入關中、取長安,滅隋而代之,建元武德,改國號唐。當時,唐僅統轄關中,漢東一帶,鄭王王世充佔據河南,夏王竇建德據有河北,諸侯割據構成了對唐的嚴重威脅,這時突厥所封定揚可漢劉武周聚兵數萬人入侵併州,妄圖攻佔河關關中。秦王李世民請纓討伐,並佔據戰略要塞綿山。
公元616年,在這裡度索原雀鼠谷發生過李淵與甄翟兒之戰。公元617年,發生過李世民與宋老生激戰,李世民由太原南下,突破雀鼠谷,大破隋將宋老生於霍邑(今山西霍州)。公元619-620年,發生過李世民與劉武周部宋金剛度索原雀鼠谷大戰。此一戰中,李世民經綿山神靈點化,運用八卦陣和五行陣大敗宋金剛,活捉尉遲恭,進而滅劉武周。之後,李世民再次依託綿山,經沁源,逾太行,入河南,活捉竇建德,降服王世充,為李唐王朝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唐朝武德二年﹙西元619年﹚,唐高祖李淵之母曹太后得了怪病,日夜受鬼怪襲擾,不得安寧,經御醫醫治一年有餘不見起色。當時李世民在綿山與宋金剛交戰正酣,雙方死傷無數,李淵非常擔憂。這時有琅琊雲遊道士上書高祖,說大唐雖然受天命獲得政權,但畢竟殺戮過多,遊魂冤鬼無處存身,所以來加害太后。現有琅琊天台山主神趙公明,原是日精托化成人,後到峨眉山修鍊,商周時下山助商被姜太公所殺。玉帝因其忠勇,封他為玄壇真君,讓他統轄陰陽兩界錢財,所以最善於驅神役鬼,除病消災。只徐求玄壇真君顯靈救世,才能保太后無恙,戰事順利。高祖依計而行,曹太后之病果然得以痊癒,李世民也很快取得度所原雀鼠谷大捷。
高祖李淵為感激玄壇真君之功,下旨塑五座玄壇真君金身,分別賜予琅琊天台山、綿山大羅宮、蜀中峨眉山、蜀中青城山和南京太清宮奉祀。據傳唐高祖之女,唐太宗之妹曾修道於大羅宮。現在綿山還留有高祖李淵“古老神奇,大道綿山”之親筆真跡。
唐開元之十一年(公元723年),唐玄宗李隆基巡幸雀鼠谷,為先皇太宗在綿山部署雀鼠谷大戰,得到大羅眾神護佑,破敵獲勝,遂專程朝拜綿山,到大羅仙境進香,為祈求國泰民安,江山永固,赦命重修大羅宮。后經歷代帝王將相,名人雅士不斷捐資修建,進而成為中國道觀建築群中,神系最為完善的道觀建築群。從財神、八仙、媽祖、元辰到三清、三元、五嶽等大神,基本囊括道家、道教各尊神靈,形成一個龐大的建築群,是歷朝歷代官民們祈福攘災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
大羅宮因歷代戰事,幾毀幾復,1942年2月2日侵華日軍又縱火燒毀。現在的大羅宮為當地大居士閻吉英先生籌4億巨資在原值上重建而成,迄今已經建造道教殿堂60餘座,塑造神像600餘尊。
大羅宮高懸於獅子山崖壁之上,高13層110米,層樓迭閣,青牆金瓦,畫棟雕梁。雄獅背馱整座宮殿,形象逼真,威武生動。一層至七層面闊五間,以財神殿、救苦天尊殿、三官殿、六十元辰殿、斗姆殿、九曜星君殿、二十八宿殿、靈霄殿、三清殿、五老君殿為主。七層以上為眾妙堂、講經壇、混沌殿、諸仙殿、藏經閣。八層至十三層面闊9間,廊下各有10根盤龍大柱,宛如皇宮天庭,一派金碧輝煌。主體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建築群總面積共達3萬平方米。整個建築巧妙地將明清風格與現代技術融為一體,群樓高聳,崇閣巍峨,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既雍榮華貴,又古樸典雅,可與布達拉宮媲美,被譽為“天下第一道觀”。
《道德經》即《老子》,是一部奇書。此書九九八十一章,五千字,內容深邃博大,構造了一個樸素、自然、豁達、坦蕩的宇宙觀、人生觀、方法論的宏大框架,不僅為中國歷代學人所稱道,而且被西方學者所推崇。美國出版的《世界偉大文獻彙集》三十部著作中,就有《道德經》。毛澤東對中國傳統文化有透徹的研究與把握。這與汲取《道德經》的閃光思想密不可分。《毛澤東選集》曾多處引用《道德經》。中共山西省委書記田成平2000年5月來綿山考察,贈《道德經百家書》其中有趙朴初、董壽平等大師的絕筆。該書出版於1995年,是北京榮寶齋用木版雕刻水印,折式裝幀。僅印1000冊即毀版,彌足珍貴。
此殿正中供奉的是武財神“趙公明”、文財神范蠡”。左右分別為利市仙官和招財童子。武財神坐元寶座,左手執元寶、右手拿鐵鞭;兩位文財神一位懷抱如意,一位手捧珠寶。
中央三目、四頭、八臂的女神為“斗姆元君”。左邊為"三台星君""南斗星";右邊為“左輔”、“右弼”星和“北斗七星君”。“斗姆元君”為天上眾星之母,主管群星。南斗主生,北斗主死,朝拜諸星君,可增福添壽。《三國演義》中有孔明祭斗延壽以及"趙彥求壽"的故事。壁畫上畫的是除南。北斗星君以外的西方。東方諸位星君。他們主管人間的官祿前程,以及為人們救苦救難、化厄降祥。東漢三萬名太學生首領郭林宗為感謝斗姆點化之恩,在這裡建了斗姆殿
三清,指玉清、上清、太清,本來指道教天神所居的聖境,后逐步演變為指居住在三清境的道教三位最高的神。殿內中央為玉清元始天尊,左為上清靈寶天尊,右為太清道德天尊。三清是“天界”最高神靈,執掌宇宙,主宰萬物,造化陰陽,生成天地,是世界的本源道的化身。玉清又名天寶君,為洞真之神;上清又名靈寶君,為洞玄之神;太清又名神寶君,為洞神之神。兩側為“四大天師”。他們均是道教的創立者,分別為東漢“張道陵天師”,是五斗米教的創立者;以及“南北朝時的葛仙翁、許旌陽”和宋代的“薩守堅”。左右牆上的壁畫分別為“玉帝”“王母”帶領天界諸神朝拜三清的場面。供桌兩邊雕刻的是和合二仙。和合喻意同心、和睦、順氣,是中國的喜神、愛神。中間的雕刻為駿馬馳騁,龍騰虎躍,體現出中華民族的一種龍馬精神,喻示著人們一帆風順,馬到成功。
二十八宿來源於古代人們對星宿的崇拜。古時星相家根據星宿的移動,占卜吉凶,並把他們分成東、南、西、北四組,稱為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和北方玄武,又稱四方四神。民間辦喜事、蓋房子、出門都要選日子,就是據此而來的。這兩位分別是青龍和白虎,他們就是人們所說的左青龍、右白虎,他們的職責是鎮守道觀山門,驅邪護正。
殿內中央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左為“天皇大帝”和“南極長生大帝”,右為“紫微大帝”及“後土皇地祗”。兩側為年、月、日、時四值功曹。道經上說:天有三十六層,三清居最上三層。玉帝居三十三天為萬夫之主,主宰人間天上的禍福吉凶,及世界兵革、劫運,是民間信仰的最高神靈。左、右四位大帝,分別統帥萬星、萬雷、萬靈、萬地,以輔佐玉皇。傳說四值功曹體察人間善惡功過,時記月累,年滿上奏玉帝。臘月廿五玉帝下界巡世,以人們所做的善惡或賜福或降惡。這天古代皇帝都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以求國泰民安,天下太平。靈霄殿的兩壁畫的是“太乙救苦天尊”和“玄天上帝”帶領各自部下神將朝拜玉帝,奏事請旨的場面。畫中人物栩栩如生,神態端莊各異,體現了天界的莊嚴和諸神的無邊法力。當年唐玄宗為感謝玉皇大帝的點化、護佑之恩,命人在這裡修建了靈霄殿以及九曜星君殿和六丁六甲殿。
五老君是道教初創時期的五方神靈,又叫五帝。他們都是非後學而成真者,為天地開闢之前的先天神靈,所以又稱元始五老。即東方青靈始老天君,號青帝;南方丹靈真老天君,號赤帝;中央元靈始老天君,號黃帝;西方皓靈皇老天君,號白帝;北方五靈玄老天君,號黑帝。以上“五老”與泰山、衡山、嵩山、華山、恆山相對應。
藥王殿殿內正中供奉的是炎帝,兩側分別供奉張仲景、華佗、扁鵲、孫思邈四位蓋世奇醫。綿山自古以來就是道家聖地,因介之推歸隱於此更成為人傑地靈之處。明末清初大學者傅山號朱衣道人,研究《周易》多年。有一年,母親重病纏身,妻子產後無奶,真是禍不單行。傅山既是位孝子,又是位好丈夫,對突如其來的災禍茶飯不思,徹夜陪侍母親、妻子。有一日,他十分睏乏,爬在書桌上便睡著了。恍惚中忽見一仙人飄來,說道:“綿山聖水可治百病。”他頓感神靈在點化自己,便於明天啟七年(丁卯)連夜奔向綿山取水。母親、妻子喝了聖水,病症才得以痊癒。為感謝神靈救命之恩,特在此修建藥王殿。從此綿山聖水可以治無名痼疾,又可作催奶劑的消息,傳遍了省內外,人們常專程來此接水。
為綿山道教藏經處,藏有《道藏》等道書多部。
講經台為道士集會和講經場所。有全國百位名家題寫的《道德經》木刻,堪為一絕。
北魏時期,文殊菩薩化作一貧婦,在綿山一帶傳播佛教。介休的佛教信徒為紀念此事,在此建庵,供奉釋迦牟尼和文殊、普賢,並在六塊石頭上刻《金剛經》。
全部神像均系布畫,內容為道家眾仙朝拜洪鈞老祖,總面積360平方米,為全國絕無僅有。洪鈞老祖也稱洪元老祖。洪元指天地未開虛空未分之際的宇宙本始狀態。
文殊廣法天尊與太上老君經常在綿山探討道學。唐代有人曾見二位老者,一穿白,一穿黑,對坐山上,侃侃而談。待接近時,二老者倏然隱去,只看見天空中飄起一白一黑兩朵祥雲。在二仙對談時,文殊的坐騎獅子蹲在山上,因而該山形如卧獅。
介休北賈侯家是清代著名晉商之一。康熙年間,侯家尚未發跡時上綿山大羅宮財神殿祈拜神靈保佑。經過幾代人的經營,至光緒初年,侯蔭昌的票號遍布全國50多個城市,資產達七八百萬兩,居全國票號之首。侯蔭昌上綿山謝神靈保佑之恩,重修財神殿,並新建牌坊,並請名士題寫載馳、載驅匾額。
三國時,群雄逐鹿,連年混戰,原始鬼魂也乘機出沒人間騷擾百姓。天尊得知鬼魂作怪,便將手中拂塵一揮,使鬼魂消散。百姓抬頭一望,只見一九頭青獅上馱著救苦天尊,再看一位戴官帽的神仙帶領十八神將收了鬼魂。原來是太一救苦天尊領城隍及十八陰司傾城出動。後人便自發捐資修建了天尊殿。自那以後,就有了城隍三出巡,治理鬼魂,使百姓安寧的說法。
這裡中央坐九頭青獅的為“太一救苦天尊”,兩側為五方接引童子。傳說救苦天尊,千處有求千處應,尋聲趕來,救苦救難,所以又稱“尋聲救苦天尊”。他有放百億瑞光,照亮幽冥地獄,拔度地獄亡靈,使他們解脫罪孽投生轉世的法力。右側牆壁上有救苦天尊施展法力,救助苦海遇難眾生的畫面。左側為救苦天尊化身救助病人的情景。五方童子手執“五色寶幡”,意為接引五方世界一切有緣眾生。
東漢時,有一年蛟怪利用洪水危害四方百姓。三官伸手甩出法器,使洪水平靜,蛟怪被定在了溝內,化為巨石。從此以後岩溝里的水在出溝處走地下,出了溝才湧出地面。既能防止蛟龍作怪,又能保證附近百姓用水的清潔。
三官指“天官”、“地官”和“水官”,又稱“三官大帝”。天官能賜福,地官能解難,水官能赦罪。武則天就常拜“三官”。左邊的壁畫所反映的就是“三官大帝”巡視考察的情景。下方有懲罰惡人的場面。右壁上畫的是“天官”為人間賜福的情景。
附近鄉民為感謝三官除去蛟怪,在這裡修建了三官殿。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三尊明代木雕三官像,是汾洲知府請人雕成后請往綿山的。
元辰即人們常說的“太歲”、“本命元辰”,總共六十位,以天干、地支相配。六十年一循環,輪流值年。綿山元辰殿分上、下兩層。各殿內牆壁上形象逼真的畫像也是三十元辰,和塑像一起正好是六十位。在此各個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本命星君”。民間有本命年穿紅背心,系紅褲帶,祭拜本命神,以求消災免禍,增福增壽的習俗。
綿山大羅宮的玉清天尊、上清天尊、太清天尊經常和眾仙在殿門前的山邊平地上圍坐切磋道經。
有一日,狄仁傑路經介休,隻身來到綿山,沿路欣賞山水風光。走著走著,遠遠看到三清殿門口三清與眾仙歡聚一堂。行至大羅宮山崖下,看到山頂上仙氣繚繞,煙霧升騰,隱約聽到眾仙切磋道經的聲音。狄仁傑緊走幾步,氣喘吁吁地爬上山頂,舉目觀望,不見眾仙蹤影。便進殿內焚香祈禱,祈求神靈保佑李唐天下。拜畢出殿後,彷彿又看到殿前山邊的空地上眾仙端坐的身影。狄仁傑想這是神靈點化。為感謝眾仙的保佑,回朝後派人修建了這座六角亭,並取名為“仙蹤亭”。
九曜是指太陽、太陰、金、木、水、火、土及計都、羅睺九位星君。古人認為“九星”主人的吉凶禍福。其中“五行相生相剋,相剋則有家宅不寧,六畜不旺,人丁不安,口舌官司等凶兆”;又有“男怕羅睺,女怕計都”之說。因而民間有正月初八順星轉運祭九星的習俗,據說可以消除各種災難,保佑一年吉慶隨心。九曜君神像後壁上均有各自星君的天文星座,夜晚可以根據牆上的星圖,在天上找出九曜。
就是六十元辰中的“六丁”與“六甲”神。六丁屬陰,六甲屬陽。六丁都是女神。道士用六丁之法招使六甲神察知遠方人或物的吉凶。六甲是男神,是真武大帝的部下,有“祈禳驅鬼”的功能,也叫“制鬼神”。
六丁六甲即:丁卯司馬卿、丁丑趙子任、丁亥張文通、丁酉藏文公、丁未石叔通、丁巳崔巨卿;甲子王文卿、甲戌展子江、甲申扈文長、甲午衛上卿、甲辰孟非卿、甲寅明文章。
清道光年間,介休籍仙台村人郎營周一家,三代均為詩人,被稱為“詩歌世家”。光緒三年,先祖託夢給營周,講述當年許願“詩歌世家”如願后建亭之事。營周為感謝神靈護佑成才之恩,遂在此建“夢圓亭”。
就是當年介之推所看到的“大羅仙境”。“三清上,曰大羅”。大羅為道家的最高境界,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寶樹覆蓋八方羅天。大羅宮復修於唐玄宗時,后因戰亂,只留殘跡。現在的大羅宮是在原址上恢復修建的,為依山而建的十三層仿古建築,高110餘米;建築群總面積為三萬餘平方米,為全國廟觀之最。
開元十一年(723),唐玄宗巡幸南出雀鼠谷,路經綿山,憶起當年唐太宗在雀鼠谷大戰中受神靈護佑得勝之事,遂專程朝綿山禮拜;並於大羅宮焚香,拜二十八星宿殿、六丁六甲殿,並撥銀重修大羅宮。至北宋時,宰相文彥博回鄉省親,因大羅宮諸神靈驗,遂又復修。明清以來,屢廢屢修。后因歷代戰亂和日軍燒毀,綿山風景區又在原址上恢復擴建。大羅宮供奉從無形、無名、無上、三清四御到道家諸神。2000年5月曾在此舉行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道家活動──羅天大醮,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南朝鮮、新加坡等20餘家經團參加。千百年來,在大羅宮祈禱國家興盛、家庭幸福、個人前程的不計其數,現這裡各種祈禱的表文有兩千多種,遊人贈送的帳、幡有兩千餘條。前來掛鈴、掛燈的有一千餘人。從古自今,人們辦事都離不開大羅宮,三六九祈禱、初一十五朝拜者甚多。
遊覽大羅宮,如步步臨仙境,步步升高。在大羅宮之上的懸崖絕壁上飛人掛祥燈,可歲歲降光明。這裡還有壯武侯宋昌大羅道館掛祥雲牌、漢文帝減免中都三年租稅的歷史故事。
主要供奉無形天尊、無名天尊、無上元君。無形天尊為混洞之前,道氣未顯,荒莽之中的道家之神,意為無形象可察。無名天尊為宇宙處於本始狀態的道家之神,正如老子所說:“無名,天地之始。”雖有質可睹,但不可名。無上元君為太上老君之母,即天上的玄妙玉女。此三位神靈都是宇宙處於本始狀態之時無邊無際、無陽無陰、無上無下、無表無里、無天無地之時的神。他們是宇宙的本源與主宰,無所不包、無所不在,是萬物的開始與生化者。
全部神像均系布畫,內容為道家眾神朝拜洪鈞老祖,總面積360平方米,為全國絕無僅有。洪鈞老祖也稱洪元老祖。洪元指天地未開,虛空未分之際的宇宙本始狀態。
主尊九位神為木雕,正中為洪元老君,左為真一天尊、太上道君、高上玉皇道君、太始天尊;右為太上大道君、玄老天尊、太初天尊、太一救苦天尊。
是彩塑藝術之宮,歷代彩塑最多的陳列館。有唐、宋、元、明各個時期300多尊栩栩如生、千姿百態的神佛像,被文物專家稱為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之瑰寶。
是陳列歷代皇家文書最多的歷史名人展廳。陳列有晉文公、後趙皇帝石勒、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的聖旨、詔書十幾道,有西漢擁立文帝的壯武侯宋昌、唐代宰相令狐楚、唐代驍將尉遲恭、北宋宰相張商英、北宋名將郝質的奏摺20多篇,有張良等歷代名人的禱文、詩詞以及保存下來的相關實物,藏品頗豐。
白雲庵金剛經石刻
北魏時期,文殊菩薩化作一貧婦,在綿山一帶傳播佛法。介休的佛教信徒為紀念此事,在此建庵,供奉釋迦牟尼和文殊、普賢,並在六塊石板上刻《金剛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