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而不聞

成語

聽而不聞,漢語成語,拼音是tīng ér bù wén,意思是聽到了就像沒聽到一樣;形容漠不關心,不在意。出自《老子》。

釋義


聞:聽。聽了跟沒聽到一樣。形容不關心,不在意。

出處


《老子》第十四章:“聽之不聞名曰希。”《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典故


聞:聽見。聽著卻沒有聽進去。常以形容不重視,不關心。《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鏡花緣》九○回:“這個大家都知,就只再芳姐姐一心只想學課,只怕是聽而不聞。”茅盾《小圈圈裡的人物》:“但這句話,祥師母竟聽而不聞,她瞪著眼朝那近在身邊的‘二筒’發怔。”也指聽力有限,不聞聲音。《管子.君臣上》:“雖有明君,百步之外,聽而不聞。”

近反義詞


近義詞

閉目塞聽、漠不關心、習以為常、視而不見、熟視無睹、置若罔聞

反義詞

引人注目、有聞必錄

用法搭配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例句

一個心地坦蕩人人決不會對別人的意見聽而不聞。
《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就只再芳芳姐姐一心只想學課,只怕是聽而不聞。(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回)
他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無任何鑒賞之心。(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英文翻譯


turn a deaf ear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