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評價

戰略評價

(6)戰略要有不平衡性。 (2)戰略要有目標的一致性; (3)戰略要有競爭的優勢性;

什麼是戰略評價


戰略評價(Strategy Evaluation),戰略評價是檢測戰略實施進展,評價戰略執行業績,不斷修正戰略決策,以期達到預期目標。戰略評價包括三項基本活動:考察企業戰略的內在基礎;將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進行比較;採取糾正措施以保證行動與計劃的一致。

戰略評價的內容


(1)戰略是否與企業的內外部環境相一致;
(2)從利用資源的角度分析戰略是否恰當;
(3)戰略涉及的風險程度是否可以接受;
(4)戰略實施的時間和進度是否恰當;
(5)戰略是否可行。

戰略評價方法的代表


一、伊丹敬之的優秀戰略評價標準
日本戰略學家伊丹敬之認為,優秀的戰略是一種適應戰略,它要求戰略適應外部環境因素,包括技術、競爭和顧客等;同時,企業戰略也要適應企業的內部資源,如企業的資產、人才等;再者,企業的戰略也要適應企業的組織結構。企業家在制定優秀的戰略時應該權衡七個方面的戰略思想:
(1)實行差別化。
戰略要有自己的特點,要和競爭對手的戰略有所不同。
(2)戰略要集中。
企業資源分配要集中,要確保戰略目標的實現。
(3)把握好時機。
企業應該選擇適當的時機推出自己的戰略,時機要由自己積極創造。
(4)利用波及效果。
企業要利用自己的已有成果,在此基礎上發揮更大的優勢,擴大影響,以便增強員工的信心。這一點實質上是強調企業要發揮和利用自己的核心能力。
(5)企業戰略要能夠激發員工的士氣。
(6)戰略要有不平衡性。
企業戰略不能長期穩定不變,要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從而產生一定的緊迫感。
(7)戰略要巧妙組合。
企業戰略應該能把企業的各種要素巧妙地組合起來,使各要素產生協同效果。
二、斯坦納·麥納的戰略評價標準
美國戰略學家斯坦納·麥納認為,評價戰略時應考慮六個要素:
(1)戰略要有環境的適應性;
企業所選的戰略必須和外部環境及其發展趨勢相適應。
(2)戰略要有目標的一致性;
企業所選的戰略必須能保證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3)戰略要有競爭的優勢性;
企業所選的戰略方案必須能夠充分發揮企業的優勢,保證企業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4)戰略要有預期的收益性;
企業要選擇能夠獲取最大利潤的戰略方案。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戰略利潤是長期利潤而不是短期利潤。其指標很簡單,用投資利潤率來評價。投資利潤率=預期利潤/預期投資總額。
(5)戰略要有資源的配套性;
企業戰略的實現必須有一系列戰略資源作保證,這些資源不僅要具備,而且要配套,暫時不具備而經過努力能夠具備的資源也是可取的。
(6)戰略要注意規避其風險性;
未來具有不確定性,因此任何戰略都會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在決策時要認真對待風險。
一方面,在態度上要有敢於承擔風險的勇氣;
另一方面,在手段上,事先要科學地預測風險,並制定出應變的對策,盡量避免孤注一擲。
三、努梅特的戰略評價四標準
英國戰略學家理查德·努梅特提出了可用於戰略評價的四條標準:一致、協調、優越和可行。協調與優越主要用於對公司的外部評估,一致(CollSistency)與可行則主要用於內部評估。
1.一致
一個戰略方案中不應出現不一致的目標和政策。魯梅特提出了幫助確定組織內部問題是否是由戰略間的不一致所引起的三條準則:
①儘管更換了人員,管理問題仍持續不斷,並且這一問題是因事而發生而不是因人而發生的,那麼便可能存在戰略的不一致。
②如果一個組織部門的成功意味著或被理解為意味著另一個部門的失敗,那麼戰略間可能存在不一致。
③如果政策問題不斷地被上交到最高領導層來解決,那麼可能存在戰略的不一致。
2.協調
協調指在評價時既要考察單個趨勢,又要考查組合趨勢。在戰略制定中將企業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相匹配的困難之一在於,絕大多數變化趨勢都是與其他多種趨勢相互作用的結果,對此必須綜合考察。
3.可行
一個好的戰略必須做到既不過度耗費可利用資源,也不造成無法解決的派生問題。對戰略的最終的和主要的檢驗標準是其可行性,即依靠自身的物力、人力及財力資源能否實施這一戰略。企業的財力資源是最容易定量考察的,通常也是確定採用何種戰略的第一制約因素。人員及組織能力對於戰略選擇在實踐中更重要,但定量性卻差一些。因此,在評價戰略時,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考察企業在以往是否已經展示了實行既定戰略所需要的能力、技術及人才。
4.優越
戰略必須能夠在特定的業務領域使企業創造和保持競爭優勢。競爭優勢通常來自如下三方面的優越性:
①資源;
②技能;
③位置。
良好位置的主要特徵是:它能使企業從某種經營策略中獲得優勢,而不處於該位置的企業則不能類似地受益於同樣的策略。因此,在評價某種戰略時,企業應當考察與之相聯繫的位置優勢特性。
參考文獻
李福海.《戰略管理學》第八章 戰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