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效應
專業術語
預期效應,專業術語,拼音為yù qī xiào yīng,源於心理學家廷波克1928年對猴子做實驗。指的是動物和人類的行為不是受他們行為的直接結果的影響,而是受他們預期行為將會帶來什麼結果所支配。
心理學家廷波克在1928年對猴子做實驗:訓練其完成一項辨別任務——猴子的沮喪。
實驗以猴子為受試者,訓練其完成一項辨別任務。實驗者首先當著猴子的面把它們喜歡吃的香蕉放入兩個帶蓋子的容器中的某個,然後用一塊木板擋住猴子的視線。過後,讓猴子在兩者中進行選擇,結果發現,猴子具有良好的辨別能力,能準確地從裝有香蕉的容器中取得食物。然後,實驗者再次當著猴子的面把香蕉放入后,又在擋板後面把香蕉取出來,換成猴子不喜歡吃的萵苣葉子,並要求猴子取食。
結果發現,當猴子從容器中取出萵苣葉子而不是香蕉時,猴子顯露驚訝的表情,似乎是“大吃一驚”的挫敗感,它拒絕吃萵苣葉子,並會四周搜索,尋找期望中的香蕉,尋找失敗后,甚至非常沮喪地向實驗者高聲尖叫,大發脾氣。
動物和人類的行為不是受他們行為的直接結果的影響,而是受他們預期行為將會帶來什麼結果所支配。
如果實際與預期相符,將加強預期的作用力和可信度。如果預期良好而實際不符,將給人帶來認知失調,從而改變原先慣有的行為。在預期沒有實現,即獎勵物不如預期的獎勵物時,不僅不能保持原有的操作水平,還會降低操作水平。
給孩子一個良好的預期對激發孩子的學習行為具有相當的重要性。
一個孩子的日記:
我以為,父母給我的承諾,是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相信的承諾。可是我錯了,這種承諾是最不可靠的,也是最讓我傷心的。
到現在也沒有理爸爸,我也不想。可是,他一次又一次地讓我傷心。媽媽說,事不過三,所以我一次、兩次、三次地原諒。我以為,原諒可以改變一切。但是,事實證明,我又錯了,原以為,親情是世界上最溫暖的,可是,為什麼我感覺到的親情,卻是這樣痛得刻骨銘心……
1. 設定合理的預期
準確評價自身能力和可能的意外事件,設定合理的預期。人的感受=結果/預期,設定合理的預期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顯得格外重要。
預期值如果超出我們的能力邊界,即使我們用盡全力去達成某個目標,結果依然是不好的,這會嚴重影響個人的自信心併產生消極情緒;而預期值如果過低,就會導致我們的動力不足,缺少挑戰會令我們的能力停滯不前。
2. 在期望範圍內確定一個波動值
為期望設置一個上下波動的區間。這個期望的波動應該在一定範圍內,而不是無限的降低,或者無限的增加。在範圍內的波動,都是我們可以接受的結果。
3. 為預期作出清晰而實際的努力
為了實現預期,要持續不斷地努力。想清楚努力之後所希望得到的最終目標,把這個最終目標分解為一系列短期目標,在短期目標中尋找有利於最終目標的部分,從而實現“化短期為長期”,到達你的最終預期。這樣,當我們每完成一個目標時,更多的是勇氣和信心,而不是焦慮。
4. 接受期望與結果的差距
當期待與結果差距很大時,我們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去接受這個差距。
即使結果是因為不努力造成的,也要去分析原因,而不是想著如果當初我努力了,事情就一定會不一樣。要知道沒有如果。希望這次結果與期望的差距可以給你下一次更好的開始,積累經驗,而不是去抱怨,更不要否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