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庭審制度研究
刑事庭審制度研究
目錄
作 者:龍宗智 著
出 版 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1-11-1
版 次:1頁 數:443字 數:365000 印刷時間:2001-11-1開 本:紙 張:膠版紙 印 次:I S B N:9787562020950包 裝:平裝作者簡介龍宗智,男,四川人,1954年9月生於成都。1970年12月入伍,歷任戰士、班長、排長、防化技術員、幹事、軍事、檢察院檢察員、副檢察長、檢察長,後任成都區軍事檢察院副檢察長,大校軍銜。現任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
自稱是一位“跳躍於理論與實踐之間的人物”。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發表法學論文及研究文章140餘章,著、譯著作、譯作(含合著、合譯)6部。專業方向為刑事訴訟法、證據法、司法制度。
簡要介紹
本書是在龍宗智教授同名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1996年刑事訴訟法修改,最大的變化即在審判程序。改革后的效果究竟如何,急需探討,而有份量的成果則極為匱乏。同時,由於審判程序在刑事訴訟中的核心地位及刑事訴訟的整體性,審判程序的變革必然要求其它程序相應作出調整,在庭審程序先行一步的情況下,訴訟機制整體的不協調在所難免。因而,探討庭審程序不僅對審判程序本身的完善具有重要意義,對刑事訴訟法整體的完善和發展也具有指引功能。因而,龍宗智教授以庭審制度作為研究對象,可謂抓住了訴訟機制的核心問題,具有重大的意義。
在論文答辯前,龍宗智教授已在選題的範圍內就有關論題發表了十餘篇論文。本書結構上前四章可視為總論,論述了庭審制度的一般性問題,如庭審的要素、功能和價值目標;庭審的基本原則和原理;庭審制度的前現代類型和現代類型的研究;關於中國新庭審方式的特徵與模式等;后六章則屬於“分論”的內容。分別論述庭前的公訴審查和證據開示程序,庭審調查和辯論程序的基本問題,法庭公訴和辯護中的問題。爾後,對庭審調查的重點和難點——人證調查進行了專門研究,對法官的審理和裁判作了專門研究。本書不但在總體結構上相當講究,在具體的安排上也頗具匠心。如在“刑事庭審的原則與原理”一章,龍宗智教授將庭審的基本原則分為結構原則、審理原則和裁判原則,為前人所未言,顯示龍宗智教授對大局觀的把握非同一般。
龍宗智教授對庭審制度內容的研究中,至少有三點令人稱道:第一,本土化的研究。作者在對國外庭審理論透徹把握的基礎上,著力對中國現行庭審特色進行分析。龍宗智教授對中國庭審的深刻把握和條分縷析的闡釋令人擊節。“庭前審查程序研究”一節可為例證。第二,技術化的研究。龍宗智教授豐富的實踐經驗使其對庭審進行的技術性分析顯得遊刃有餘。典型的如對“交叉詢問”分析。由技術到制度是中國法治的一條現實進路,如龍宗智教授這樣的技術分析無疑為合理制度的構建打下夯實的根基。這也許是中國法治建設最缺乏的東西。第三,領先學界的問題意識。如龍宗智教授本書“關於判決改變罪名問題”一節,最早作為文章發表在《法學》1999年第3期上,而這一問題真正引起理論界及實務界關注則緣於1999年4月重慶綦江彩虹橋一案的審判,印證了先生的預見。
目錄
前言
內容提要
第一章 序論
第一節 庭審的構成和法庭的設置
第二節 庭審的功能和價值目標
第三節 庭審制度研究的意義
第二章 刑事庭審的原則和原理
第一節 刑事庭審的結構原則
第二節 刑事庭審的審理原則
第三節 刑事庭審的裁判原則
第三章 庭審結構類型比較研究
第一節 前現代刑事庭審結構
第二節 現代刑事庭審結構
第四章 我國刑事庭審方式的特色與模式
第一節 庭審制度的中國特色及模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