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兩百年

2019年陳子雋執導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是由陳子雋執導,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承製的科學紀錄片。

該紀錄片共八集,每集50分鐘,各集名稱分別為《理性之光》、《手術基石》、《長驅直入》、《攻入顱腔》、《打開心臟》、《生死“器”約》、《眾病之王》以及《手術未來》。講述了手術的起源,以及腹腔、大腦、心臟等手術發展的歷程。

該片於2019年6月22日至29日,每晚20:04分在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首播。

劇情簡介


疾病和死亡或許是人類難以擺脫的噩夢之一,而手術則是擺脫噩夢最直接的方式。有數據統計,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普通人,平均一生中將會經歷7次大大小小的手術。手術從古代蒙昧期的艱難前行,到現代發展成可以應用眾多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操作的整個過程,人類手術史的發展變化歷程,醫療科學的進步是全人類智慧的結晶。
手術兩百年
手術兩百年
該紀錄片是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力求記錄科技歷史變化,展現人道主義光輝。內容集中體現:解剖學發展、麻醉消毒止血、打開腹部、攻入頭顱、打開心臟、移植置換、癌症、手術未來。

職員表


學術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郎景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尅戎、中國工程院院士:鍾世鎮、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穎浩、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家鴻、中國工程院院士:周良輔、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繼宗、中國工程院院士:胡盛壽、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樹森、中國工程院院士:夏照帆、中國工程院院士:邱蔚六、中國工程院院士湯制默、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應祿、中國工程院院士:郎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
藝術總監張力製片人池建新
總導演陳子雋總編撰陳瑤
統稿陳子雋、柯敏、曾思捷文學底本李清晨
分集導演柯敏(《理性之光》、《打開心臟》)、劉穩(《手術基石》)、沈華(《長驅直入》、《攻入顱腔》)、褚金萍(《生死“器”約》)、陳東(《眾病之王》)、石嵐(《手術未來》)
攝影王澍、方誌軍、寧楠、鄭重、劉詩樂、關瑞明、王緒傑、桑琪、趙發仲、李岩桑、安兵、張東、段坤、李明、段坤、武政國、張東、李男
航拍攝影王澍、方誌軍、馬鈺攝影助理朴亨楠、張鵬皓、張東亮、周杰、張恆、韓桐、史文亮、趙旭、冉坤、付士林、馬仕勇、張東亮、張磊、錢澄
剪輯導演龐其鈞、王文君、陳東剪輯田潤、陳東、卜陽
執行製片人譚曉華技術統籌衡煒、潘玥
資料潘玥、陳嘉葦、劉詩錦、陳可欣翻譯劉翠蘭、曹瀚文、劉動、曾穎穎、滿園、蘇彤欣、李思雨、王璐瓊、唐曉曉
製片趙娜、孫亮合成許航、石雅琴、黃晶晶、劉珊
國際製片李琳、程瑋、曹佳輝、黃芊蕙、孟雯、比羅爾、戴曉蓮、金大中、喬佩弦、黃劍鋒、陳銘榕、李瀟楠、金雪、李天盟、周家琛、鄭斯蓉、陳修齊、吳子玉、池家棟、儲寅嘯、趙顯達
宣傳推廣范博研、孫澤責編李婧
解說姜廣濤聲音設計北京響鼓音樂
作曲陳穎演奏中國愛樂樂團
動畫視覺特效三十七度視界(北京)調色張傑、曹渭
製作機構北京發現紀實傳媒有限公司、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
影像資料提供機構美國國會圖書館、德國石勒蘇益格大學附屬醫院、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院、英國倫敦惠康圖書館、美國醫學圖書館、美國國家檔案館、美國耶魯大學庫欣/惠特尼、醫學檔案館、影片《沃爾特·弗里曼大腦額葉切除術》、德國福斯曼醫院、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檔案館、美國費城兒童醫院、影片《紐約一個城市的誕生》、美國癌症研究所、以色列海法瑞本醫療中心、奧比斯眼科飛機醫院
圖片資料提供機構英國倫敦惠康圖書館、義大利帕多瓦市立圖書館、北京協和醫院、德國倫琴博物館、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哈維·庫欣研究中心、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檔案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院拉海博物館、德國福斯曼醫院、德國沃納·福斯曼家族檔案、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
協助拍攝英國愛丁堡大學、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英國倫敦惠康圖書館、英國老手術博物音、英國外科博物館、法蘭西軍事博物館、巴黎醫學歷史博物館、美國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匈牙利森特羅庫斯醫院、匈牙利塞麥爾維斯醫學歷史博物館、匈牙利塞麥爾維斯大學、美中醫藥開發協會、中國旅美醫學專家學者聯合會、德國倫琴博物館、德國漢堡聖喬治醫院、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療集團、德國石勒蘇益格大學附屬醫院、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土耳其葉迪特佩大學醫院、德意志光學博物館、美國神經外科醫師協會、美國巴肯博物館、英國劍橋大學、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教學附屬布列根和婦女醫院、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美國哈佛大學醫學圖書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療集團、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尼泊爾B.P.柯伊拉臘紀念腫瘤醫院
協助拍攝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傳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際司、黑龍江省呼瑪縣縣委宣傳部、武漢協和醫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文物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博物館、北京急救中心、北京協和醫學院、上海科技館、南京鼓樓醫院、上海第九人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山東省博物館、山東大學第二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中國人腦庫中心、北京安貞醫院、北京阜外醫院、香港瑪麗醫院、無錫市人民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南方醫科大學人體博物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北京協和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清華長庚醫院、中國復旦大學代謝與分子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阜外醫院、中國(河北)第10批援助尼泊爾醫療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院、組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友誼醫院、電子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協助拍攝梁其姿、周楊朔、楊波、呂恩國、劉英華、董念國、陳澍、央嘎、王光躍、楊震、袁越、徐菁菁、萬闊、羅非、蔡胥、王維、蔡雲博、周祖怡、王光躍、甄橙、王一方、張大慶、於布為、華克勤、郭晶、羅國金、紀洪辰、王子政、路俊雷、高森、張羽、王維斌、蔡軍、王鑫鑫、史繼榮、曹鋒、陳凱、馬冬梅、戴甲培、李振光、林慶堂、張鵬、張克傑、邵廣瑞、藏貽征、王厚江、錢瑩、馮雲、姜岩、陳媛、何劍鳴、張海波、孫彥雋、蔡雲博、周祖怡、王光躍、孫逸飛、陳靜瑜、陳忠華、張棟、裴國獻、陳築昕、宋亞樵、王宏光、王朝夫、張洪義、張曉實、傅劍華、韓為東、楊頓、唐鈞、袁正平、李波、凌斌、郭慧中、王光躍、步召德、張蘭軍、羅孔嘉、黃文起、江楠、戰佳男、陳峰浩、蔡凌希、林琳、楊靜、黃一飛
製片人張旭項目主編魏巍
責任編輯袁峰、歐陽秉輝、郝蕾蕾技術監製栗小斌、李躍山
監製汪飛舟、馮雪松、史岩、石世侖總監製梁紅
(參考資料來源:-)
(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製作


2015年,該片導演陳子雋找到了科普著作《心外傳奇》的作者李清晨。李清晨用了一整個春節的時間,交給導演近8萬字的文稿。該片編劇組從文學底稿中梳理出8集的分集劇情內容,以醫學歷史發展作為主線,在歷史脈絡中找尋3至4個關鍵點,再以現實故事作為劇情案例,用歷史加現實的迴環結構,構建該片的敘述邏輯。
該片分集導演石嵐在懷孕期間同時承擔了國內外的外聯工作,完成了與12國的聯絡公關。她在洛杉磯待產前完成了關於血糖儀佩戴者的拍攝任務。
該片主創團隊的成員都是非醫學專業畢業,為此拍攝前經歷了一年的調研階段,翻閱專業書籍、拜訪醫學專家、觀摩手術、開研討會。該片拍攝路線經過英國、美國、德國等12個國家,配樂做了兩版。為保證醫學講述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劇組採訪到了包括郎景和、戴尅戎、鍾世鎮等在內的15位中國院士。除此之外,還採訪到了五十餘位國際專家。

播出信息


宣傳內容

2019年5月20日,該片在上海科技節舉辦了一場“手術的時光之旅”主題科普沙龍,通過圖片、視頻、實物展示以及現場互動,向人們介紹了手術兩百年來的發展歷史。12月23日,該片創作分享會暨校園巡講啟動儀式在北京協和醫學院舉辦,該活動由北京協和醫學院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主辦。

播出情況

播出日期時間段播出頻道欄目播出地區網路平台
2019年6月22日-29日每晚20:04-21:00央視紀錄頻道特別呈現中國大陸央視網

獲得榮譽


時間頒獎方頒獎名稱獲獎者獲獎/提名
2019年2019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優秀系列紀錄片《手術兩百年》獲獎
2019年25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片學術盛典暨第6屆深圳青年影像節年度作品獎《手術兩百年》獲獎
最佳編導獎《手術兩百年》
2020年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十大紀錄片《手術兩百年》獲獎

劇集評價


1、該片是中國國內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疾病抗爭的科學紀錄片,將人類手術歷經的漫長歲月用光影切開,讓觀眾得以細細觀看手術發展的肌理紋路。(華西都市報》李雨心評)
手術兩百年
手術兩百年
2、該片以“歷史+現實”的迴環劇構方式,全面展示了坎坷又充滿人性關懷的手術進化史,它不屬於血腥、無趣的片子,相反還很下飯,看完該片的觀眾,很有可能就不再害怕手術了。該片記錄了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片中的提到的相對冷門的地名,可以作為一份歐洲打卡旅遊的另類攻略,新意十足。(錢江晚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