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崖摩

雲南崖摩

雲南崖摩(學名:Amoora yunnanensis)為楝科崖摩屬下的一個種。喬木,高5-13米;幼枝被黃色鱗片。產雲南西南部(臨滄)、南部和東南部;多生長於海拔500—1500米的常綠闊葉林、熱帶次生林或灌叢中。

形態特徵


喬木,高5-13米;幼枝被黃色鱗片。葉長(25-) 35-40厘米,葉柄和葉軸 疏被鱗片或后變光滑;小葉5-9枚,互生,紙質,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8-20(-25)厘米,寬(2-)4-6(-7.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稍帶圓形,偏斜,兩面除有時中脈上有散生鱗片外均無毛,側脈每邊10-12(-16)條;小葉柄長5-15毫米,被黃色鱗片。圓錐花序腋生,疏散,雄花序長11-15厘米,柔弱,纖細,花梗細長,常彎曲,兩性花序較短,通常長6-10厘米,粗壯,花梗粗短直伸,均密被褐色鱗片;花直徑3-5毫米,花萼淺杯狀,具5個淺鈍齒,外被鱗片;花瓣3,寬卵形或圓形,長約4毫米,凹陷,無毛;雄蕊管長2-3毫米,無毛,花藥6;子房密被鱗片,柱頭三棱狀錐形,具三條凹槽。果倒卵狀球形,長約1.5-2厘米,頂端凹,基部常狹縮,宿萼碟狀,展開;種子2-3枚,有紅色的假種皮。花期3-5月和7-9月,果花后逐漸成熟。

生長環境


多生長於海拔500—1500米的常綠闊葉林、熱帶次生林或灌叢中。

分佈範圍


產雲南西南部(臨滄)、南部和東南部;廣西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