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轉移瘤
胸膜轉移瘤
胸膜轉移瘤是指非原發於胸膜的惡性腫瘤引起胸膜的種植或轉移病灶。許多惡性腫瘤均可以通過直接侵犯、血行轉移、淋巴轉移等侵襲至胸膜。原發腫瘤1/3以上是肺癌,其次是乳腺癌,淋巴瘤、卵巢癌、胃癌、肉瘤、黑色素瘤等也可轉移至胸膜。胸膜轉移瘤表現為胸痛、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等。胸膜轉移瘤的治療有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胸膜轉移瘤多預示腫瘤晚期,預后不佳。
● 胸外科、呼吸內科、腫瘤科
● 惡性腫瘤通過直接侵犯、血行轉移、淋巴轉移等途徑累及胸膜。
● 可出現無癥狀胸腔積液。
● 早期可表現為胸痛。
● 胸腔積液較多時可引起胸悶、咳嗽、呼吸困難等表現。
● 伴有原發腫瘤的癥狀。
● 確診胸膜轉移瘤需要進行體格檢查、胸腔積液細胞學檢查、胸部CT、組織病理學檢查等。
● 部分可無明顯的陽性體征。
● 胸膜轉移瘤伴有大量胸腔積液時,可出現呼吸音減弱等陽性體征。
● 經胸腔穿刺或引流可收集胸腔積液進行脫落細胞檢查,找到與原發腫瘤相同的腫瘤細胞可明確診斷。
● 胸部CT是發現胸膜轉移瘤最主要的檢查手段。
● 胸部CT只能發現胸膜異常病變,並不能明確診斷。
● 明確診斷的金標準之一。
● 獲取組織標本的方式可為CT或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胸腔鏡手術活檢等。
● 醫生主要依據病史、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診斷胸膜轉移瘤。
● 患者有惡性腫瘤病史,出現胸痛、胸悶、咳嗽、呼吸困難等不適,體格檢查可提示有胸部叩診濁音或實音、呼吸音減弱等胸腔積液的體征。
● CT表現為沿胸膜表面散在分佈的小結節、斑塊狀增厚,或瀰漫扁平狀增厚;增強掃描顯示轉移瘤強化。
● 胸腔積液細胞學檢查發現癌細胞具有診斷意義。
● 對於難以明確性質者可採取有創檢查取得組織標本進行病理診斷。
● 與胸膜間皮瘤鑒別:對於胸膜轉移瘤與瀰漫型胸膜間皮瘤,許多學者認為大多數病例在影像學上都不易鑒別。我們認為胸膜面上各自分離的多個小結節狀陰影以轉移瘤可能性大;單發胸膜腫瘤,伴胸壁軟組織及肋骨受侵多見於轉移瘤。胸膜瀰漫性增厚呈駝峰樣大結節狀陰影提示為瀰漫型胸膜間皮瘤。惡性胸膜間皮瘤遠處轉移較少見。
● 與孤立性胸膜轉移瘤的鑒別:孤立性胸膜轉移瘤鑒別依據原發灶的幫助以及惡性腫瘤的治療病史。必要時需要胸膜穿刺。
● 與良性胸膜增厚的鑒別:線狀粘連增厚和鈣化,胸膜穿刺活檢未見腫瘤細胞,CT追蹤觀察胸膜增厚無明顯變化,多為良性病所見。胸膜瀰漫性增厚伴結節樣或瘤樣增厚提示惡性,而均勻性瀰漫性增厚,厚度<1cm則不易鑒別良惡性。單純胸腔積液而無胸膜增厚,不能除外惡性病變。應查找原發灶,或進一步做胸水細胞學檢查明確診斷。
● 胸膜轉移瘤的治療有放射治療(放療)、化學藥物治療(化療)、手術治療。主要為控制惡性胸腔積液引起的相關癥狀。
● 根據患者疼痛情況選擇合適的鎮痛藥物對症治療。
● 根據原發腫瘤類型,選擇相應化療藥物。
● 惡性胸腔積液者,可使用胸腔注射抗腫瘤藥物控制胸腔積液產生。
● 放療可作為局限胸膜轉移者的姑息治療手段,多發胸膜轉移者放療效果不佳。
● 手術不作為首選。
● 胸膜轉移瘤伴惡性胸腔積液者,可行胸腔穿刺或置管引流將胸液引出。
● 對於胸膜轉移瘤惡性胸腔積液,如保守治療不佳,可行手術行病灶切除或電燒灼,進行胸膜固定術,控制惡性胸腔積液。
● 可引起呼吸困難、胸痛等癥狀,影響生活質量。
● 胸膜轉移瘤可導致反覆大量的惡性胸腔積液,大量蛋白丟失,導致營養不良。
● 胸膜轉移瘤本身即為惡性腫瘤轉移所致,出現胸膜轉移瘤同時還可伴有其他部位轉移。
● 出現胸膜轉移瘤多預示腫瘤晚期,預期壽命可能不長。
● 總體預后不佳,治療的目的在於緩解癥狀,儘可能延長患者生存期。
● 定期體檢,重視胸部影像學檢查。
● 積極治療原發惡性腫瘤,定期隨訪。
● [1] 石遠凱。中華醫學百科全書:腫瘤學(五).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7.
● [2] 胡盛壽,王俊。外科學:胸心外科分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 [3] 陳孝平,汪建平,趙繼宗。外科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4] 王綠化,朱廣迎。腫瘤放射治療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 [5] 赫捷。腫瘤學概論。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