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對外稱上海長征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院址在上海市黃浦區鳳陽路415號,南京分院在南京市建寧路200號。

歷史沿革


1900年,醫院前身-寶隆醫院由德國寶隆博士創建。
1930年,醫院更名為國立同濟大學附屬醫院。
1948年,醫院更名為中美醫院。
1955年10月,由時任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簽署命令,建立第二軍醫大學急症外科醫院。
1956年4月。醫院正式開院,院址在上海市黃浦區漢口路515號,對外稱上海急症外科醫院。
1958年9月,解放軍總參謀部、總後勤部聯合通知,醫院列編為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1959年9月,醫院遷至黃浦區鳳陽路415號,對外院名改為上海同濟醫院。
1966年9月,醫院對外院名改為上海長征醫院。
1969年10月,醫院隨第二軍醫大學遷到陝西省西安市。
1975年7月,醫院遷回上海原址,對外仍沿用上海長征醫院院名至今。

科室設置


部門科室
臨床科室
心血管內科
呼吸與重症科
消化內科
內分泌科
血液內科
感染科
中醫科
皮膚科
腫瘤科
健康管理科
普外一科
普外二科
普外三科
脊柱外科
普外四科
關節外科
骨創傷外科
骨腫瘤外科
神外一科
神外二科
胸心一科
胸心二科
泌尿外科
器官移植科
整形外科
肝臟外科
麻醉科
急救科
婦產科
兒科
眼科
口腔科
耳鼻喉科
醫學心理科
微創外科
人力資源辦
護理專科
血管外科
生殖醫學中心
臨床遺傳科
醫技(輔助)科室
預防保健科
影像醫學科
超聲診療科
臨床實驗診斷科
輸血科
儀器設備科
消毒供應科
藥材科
信息科
營養科
放射診斷科
研究所及中心
骨科研究所
器官移植研究所
腎臟病研究所
神經外科中心
泌尿外科中心
急救醫學中心
臨床免疫中心
微創外科中心
優生優育中心
上海市急性創傷中心

醫護團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姓名: 梁春
職務與職稱: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心血管內科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兼秘書長、中國醫師協會重症醫學醫師分會心臟重症專家委員會常委、全軍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診治範圍: 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診斷治療,心臟急危重症的救治。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姓名: 李兵
職務與職稱: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呼吸內科主任。全軍呼吸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抗癌協會胸部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診治範圍: 肺癌的早期診斷和個體化治療,肺部感染、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及呼吸疑難病的診治,呼吸危重症的救治。

領導團隊


職務姓名
張殿勇院長

學術研究


研究成果

近年來,醫院先後承擔國家、軍隊、地方大量科研攻關課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教育部全國高等院校優秀研究成果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2項、上海市醫學科技一等獎2項、省部級二等獎11項;獲得了國家、軍隊、上海市教育研究成果獎5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408項,資助金額1.42億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58項。

學術著作

近年來,醫院發表SCI收錄論文558篇,其中10分以上6篇。

臨床教學與研究機構

醫院是海軍軍醫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教學實習醫院,是全軍實驗診斷重點實驗室、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軍隊藥品臨床研究基地。

醫療設施


醫院開放床位1074張,配有核磁共振成像儀(MRI)、飛利浦256層CT、西門子64層52環PET-CT、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SA)、平板SPECT-CT、數字X光機、核素掃描儀、彩色多普勒超聲儀、DonierU50型衝擊波碎石機、進口及國產多功能尿動力學檢查儀、輸尿管軟鏡、硬鏡、經皮腎鏡、腹腔鏡、電切鏡、膀胱鏡、100W/60W鈥激光、STORZ、Olympus高清監視系統等醫療設施。

醫院地址


主院區:上海市黃浦區鳳陽路415號
南京分院:在南京市建寧路2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