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廣播
短波廣播
短波廣播(SW)是指載波頻率在2.3—26.1兆赫茲頻段(HF)的廣播。短波廣播是一種遠程收聽遠距離的廣播,可以直接聽到世界各地的廣播訊息。
載波頻率在2.3—26.1兆赫茲頻段(HF)的廣播,稱為短波廣播(SW)。傳統的短波廣播採用調幅制。由於該頻段在大氣的電離層可形成較穩定的發射,而地波衰減很快,因此,短波廣播主要以天波傳播為主。短波廣播信號經電離層反射后,可傳播到幾百甚至幾千公里之外,因而短波廣播適於對遠區廣播,一般用作國際廣播。HF是High Frequency高頻的縮寫。SW是Short Wave短波的縮寫。
傳播
1、尋找電台較難:在一些熱門的波段(比如25米和31米波段),很多電台的頻率堆積在一起,要精確地搜索出你要的電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發射功率較小的電台查找起來更是難上加難。
2、雜音很多(與中波和超短波相比,短波廣播噪音較大)。
3、信號忽強忽弱是常見的現象。
4、信號微弱,容易受到各種干擾。
1、收聽環境如果是空曠的平地,接收效果最好。如果接收地點在山谷或高樓大廈的夾縫中,收聽效果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2、磚木結構的房屋不會屏蔽無線電波,所以不會影響收聽效果。鋼筋水泥結構或有金屬外殼的建築物(比如鐵篷廠房等)會對短波電波產生屏蔽。
3、周圍如果有正在工作的電氣設備,也會幹擾短波信號。
4、接收短波廣播的最佳時間是日出或日落前後,因為短波電波的遠程傳送主要靠電離層的反射。太陽輻射使大氣層中的氣體分子發生電離而生成帶正電的正離子和帶負電的負離子。太陽輻射減弱,電離層中的離子數量相應減少,電離層就會變薄,較高頻率的短波電波就會穿過電離層而不再被反射回地面,使得短波傳送遭受很大的阻礙。日出或日落前後的一段時間裡,太陽對電離層產生的輻射較小,電離層擾動較少,對電波的反射能力相應也較強;白天太陽對電離層的輻射較強烈,電離層受到擾動,電波的傳送效果就相對差一些;深夜裡電離層受不到太陽的輻射,這時電離層變薄,也會影響短波信號的傳送。所有影響電離層穩定的因素都會影響短波電波的傳送。比如太陽黑子的活動就對短波通訊影響極大,太陽黑子爆發時,電離層會發生磁暴現象,嚴重時會導致短波通訊完全中斷。季節變遷對電離層也有一定的影響。在冬季,電離層受太陽輻射減低,尤其是在夜間,必須用較低的頻率發射才能把電波傳送到目的地。因為晚間電離層受太陽輻射少而變薄,這時高頻的電波就會穿出電離層。由於這個原因,世界各大廣播電台都會按季節調整廣播頻率。
上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主要的國際廣播機構通過增加發射點、增強發射功率等手段,將短波廣播發展至登峰造極的地步。
90年代蘇東巨變后,大規模的短波廣播失去了角色定位,於是不僅有自由歐洲電台(RFE)、自由電台(RL)以及其他電台眾多語言組的裁撤、壓縮,也有對短波發射設施的拆毀、炸毀。
2006年9月24日,《國際先驅論壇報》刊發了《短波廣播時代即將結束》的文章。
進入2011年,由於BBC、VOA、DW等國際廣播機構停播或計劃停播多種語言節目,於是有關國際短波廣播前景的爭論聲再起。英國的批評人士警告,削減廣播服務是一種短視行為,會危及英國的國際影響力。
2013年5月,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或將很快放棄對中國、印尼的國際短波廣播,結束70多年來向亞洲地區高頻播送新聞時事的工作。
短波廣播是西方國家推行其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利器,因此在存廢短波廣播的爭論中,有不少人首先從政治上考量,對把短波發射塔束之高閣甚至炸毀的長期後果表示擔憂。
想收聽好短波廣播節目,最好使用有多個短波波段(既將SW進一步劃分為SW1、SW2、SW3……等多個"小波段")的收音機。這種收音機把每個短波波段都充分展開,佔滿整個刻度盤。
選擇收音機還要留意以下幾方面的性能:
靈敏度:靈敏度越高的收音機,越容易接收短波信號,特別是在收聽發射功率不很強的電台時會有很大幫助。
選擇性:由於短波電台之間往往頻率相近(經常只有5千赫之差),收音機選擇性良好,可以減少相臨電台的干擾。
穩定性:好的收音機,在不同的收聽環境下,都能穩定地接收信號。
音色及響度:視收音機的型號而定,一般是較大型的收音機音響效果會好些(因為有較好的功放電路與優質的揚聲器)。越小型的收音機在此項性能上越難達到要求。
耗電量:大型收音機,應當內置直流電源或配備直流電源介面。因為這種收音機耗電量通常較大,經常使用乾電池成本較高,所以選購時也應加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