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泉

中國笙演奏家

胡天泉,男,1934年出生於山西忻縣民間藝人家庭,笙演奏家。

十歲開始隨父學藝,以吹嗩吶為生,1953年參軍,任濟南部隊前衛歌舞團笙演員。代表作品《鳳凰展翅》《蘆笙舞曲》《阿細歡歌》《海島晨曲》等。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胡天泉
胡天泉
1934年出生於山西忻縣民間藝人家庭,自幼隨父學藝,精通笙、嗩吶、管子、口哨等民族管樂器的吹奏技藝,青少年時代已嶄露頭角。1953年,19歲的胡天泉參軍入伍,任原公安軍文工團演奏員,1958年調入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歷任笙獨奏演員、樂隊教員、藝術指導和團藝術指導。從此,他憑藉紮實而精熟的演奏技藝踏上了軍旅藝術之路。

演藝經歷

胡天泉
胡天泉
1956年,胡天泉與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董洪德創作了我國第一首笙獨奏曲《鳳凰展翅》,首次將笙推上了獨奏的藝術舞台,從而賦予了這件古老樂器以嶄新的藝術生命,為實現笙演奏藝術歷史性的突破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957年,胡天泉在莫斯科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以絕妙的一曲《鳳凰展翅》榮獲金質獎章,為民族藝術在國際舞台上增光添彩。隨後,他不斷地創作、豐富演出曲目,使笙獨奏這一演奏形式得以長期活躍在民樂舞台上。在他的鼓舞和推動下,湧現出許多笙演奏家,直到後來他的許多學生都成為各地區、各團體有影響的獨奏人才。
1995年以來,胡天泉親自參與了山東菏澤民族管弦樂學校的考察、論證和建立。並為培養新一代民樂藝術繼承人才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胡天泉
胡天泉
職業生涯
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部隊前衛歌舞團於2003年8月28日在濟南舉辦了一場“紀念胡天泉軍旅藝術生涯50周年音樂會”。音樂會上胡天泉演奏了紀錄他50年足跡的代表性作品,從《鳳凰展翅》、《阿細歡歌》到《黃河》等。一位七旬老人,依然精神矍鑠地活躍在音樂舞台上,不僅博得了熱烈的掌聲,更感受到現場觀眾發自內心的敬佩之情。
胡天泉自幼隨父習奏笙、管及嗩吶並在山西忻縣農村各種場合演奏。1953年,19歲的胡天泉參軍入伍,從此,他憑藉紮實而精熟的演奏技藝踏上了軍旅藝術之路,一拚就是60年。而今,79高齡的胡天泉已是桃李滿天下、飲譽海內外著名的笙演奏大師,將軍級別的民樂藝術家。胡天泉同志勤學苦練,奮力拚搏,對當代民族管弦樂事業的建設與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他精通民族管樂器。不僅笙藝超人,管子、嗩吶演奏也十分嫻熟。
笙,是我國民族器樂寶庫中唯一的一件簧管樂器。胡天泉是將這件古老的伴奏樂器推向舞台佔有一席獨奏地位的第一人,他在1957年莫斯科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以絕妙的一曲《鳳凰展翅》榮獲金質獎章,為民族藝術在國際舞台上增光添彩。隨後,他不斷地創作、豐富、演出曲目,使笙獨奏這一演奏形式得以長期活躍在民樂舞台上。在他的鼓舞和推動下,湧現出許多演奏家,直到後來他的許多學生都成為各地區、各團體有影響的獨奏人才。
他並未滿足“金質獎”、“第一人”的桂冠,不斷地開拓創新。如:在表現雲南少數民族生活的《阿細歡歌》這首作品中,他別出心裁地在笙鬥上植一“巴烏”變成“巴烏笙”。這是一項傑出的發明與創造,演奏效果神奇而迷人。老胡在海內外多次舉辦獨奏音樂會,在藝術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業績,但從不見他有任何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的表現。他為人謙和,待人寬厚,艱苦樸素,始終保持革命軍人和勞動人民的優良作風。他這些樸實無華的高貴品格,受到同行朋友和無數學生們由衷的愛戴和廣泛的讚譽。

社會活動


任職經歷
國家一級演奏員,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藝術指導,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笙專業委員會會長、山東省音樂家協會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獲得榮譽


時間獲獎名稱獲獎作品獎項獲獎結果
1957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人節民族音樂比賽《鳳凰展翅》金質獎章獲獎
1957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人節民族音樂比賽《蘆笙舞曲》金質獎章獲獎
1959第二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會演《草原騎兵》優秀獎獲獎
1964第三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會演《紅旗招展》優秀獎獲獎
1979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井崗頌》表演一等獎獲獎

個人作品


《鳳凰展翅》《紅旗招展》《草原巡邏兵》《白鴿飛翔》
《海島晨曲》《黃河》《胡天泉笙曲集》《阿細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