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中樞神徠經系統感染性疾病是病原微生物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的實質、被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病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主要的發病機制是病原微生物通過血行感染,直接感染或逆行感染途徑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的的細胞及體液的免疫反應。好發於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主要臨床表現有發熱、頭痛、嘔吐、頸強直、癇樣發作、意識障礙等。治療上選擇合適的抗病原微生物藥物為主,配合對症攴持治療。預后與感染的病原體、治療等有關,部分患者可有偏癱、癲癇、智力損傷等後遺症。

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感染科

病因


● 主要病因是生物病原病原微生物感染。按病因分為病毒、細菌、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寄生蟲等。
● 病原微生物主要通過三種途徑進入中樞神經系統:①血行感染:病原體通過昆蟲叮咬、動物咬傷損傷皮膚黏膜後進入血液;或通過使用不潔注射器、輸血等途徑直接進入血液;面部感染時病原體也可經靜脈逆行入顱;或孕婦感染的病原體經胎盤傳給胎兒;②直接感染:病原體通過穿透性外傷或鄰近結構的感染向顱內蔓延;③逆行感染:嗜神經病毒如單純皰疹病毒、狂犬病毒等首先感染皮膚、呼吸道或胃腸道黏膜,經神經末梢進入神經干,然後逆行進入顱內。

癥狀


●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常見臨床表現有發熱、頭痛、嘔吐、頸強直、癇樣發作、意識障礙及譫妄、幻覺等精神癥狀。
● 因其損傷神經部位不同還可岀現局部神經功能缺損的表現,如神經攴配區的感覺障礙、運動障礙等。

檢查


● 確診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還需要行實驗室檢查、顱腦影像學檢查等。

腰椎穿刺腦脊液(CSF)檢查

● 腦脊液壓力一般>200mmH2O提示顱內壓增高,也有少數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顱壓不高。腦脊液如雲霧狀,通常是由於細菌感染引起細胞數增多所致,見於各種化膿性腦膜炎。嚴重者可如米湯樣;腦脊液放置後有纖維蛋白膜形成,見於結核性腦膜炎。
● 腦脊液生化:
● ● 腦脊液細胞數在(1000~10000)×10⁶/L,中性粒細胞占絕對優勢,蛋白含量增多,糖含量下降明顯;細菌塗片和/或細菌培養可檢出病原菌,提示化膿性感染。
● ● 腦脊液白細胞計數通常低於100×10⁶/L,糖及氯化物一般正常或稍低,細菌塗片或細菌培養結果陰性。提示病毒性感染。
● ● 腦脊液檢查白細胞計數通常在500×10⁶/L,白細胞計數升高和糖氯降低往往不如化膿性腦膜炎明顯,但蛋白增高和氯化物降低明顯,提示結核性感染。
● ● 其他如新型隱球菌腦膜炎亦呈混合性細胞反應,並常可見新型隱球菌;顱內寄生蟲感染的腦脊液細胞學常可見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血常規

● 白細胞計數增高,且以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為主,提示化膿性感染。
● 白細胞升高不明顯,單核細胞或嗜酸性粒細胞升高提示病毒感染或隱球菌感染。

腦電圖

● 多可見中-重度異常提示腦損傷存在。

頭顱CT、MRI

● 可見腦組織破壞性改變。

其他

● 利用ELISA法或免疫熒光法檢測病毒特異性抗原和/或IgM抗體。病毒核酸檢測等等。

診斷


● 醫生根據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結果診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 患者有發熱、頭痛、嘔吐、頸強直、意識改變、精神癥狀、癇樣發作等表現。
● 血常規可提示有無感染。腦脊液檢査異常有助於疾病診斷。
● 病原體培養對明確診斷有重要意義,可通過腦脊液等體液培養明確病原體,為治療提供參考。此外,腦脊液塗片、特異性抗體檢測、病毒DNA檢測等檢査結果均可作為眀確病原體的依據。
● CT、MRI發現腦組織破壞性改變,有助於了解感染損傷的部位、發現鈣化等,還可進行腫瘤的排查。
● 腦電圖改變提示有腦損傷,對診斷有提示意義。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腦血管病、顱內壓增高、腦腫瘤等進行鑒別。
● 如果出現發熱、頭痛、嘔吐、頸強直、癇樣發作、意識障礙等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進行詳細檢查,請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治療


●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主要依靠藥物治療、對症支持治療。

藥物治療

● 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治療。
● 酌情選擇干擾素、轉移因子、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治療,糖皮質激素可減輕炎症反應及炎症區域水腫。
● 岀現癇樣發作時可使用抗癲癇藥物,有精神癥狀時可使用抗精神病藥物,高熱時可選擇合適的解熱鎮痛類藥物等,有顱內壓增高癥狀時使用利尿劑等。

其他治療

● 注意營養支持和水、電解質平衡的維持。

危害


● 常常發生昏迷、抽搐、癱瘓、感覺異常、吞咽困難和大小便障礙等癥狀。
● 由於昏迷、癱瘓,故容易併發肺炎和壓瘡。
● 由於突發抽搐可導致窒息,小便障礙易併發泌尿道感染。

預后


● 經治療可改善或消除癥狀。
● 預后與感染的病原體、病情輕重、治療是否及時等有關。
● 部分患者可有偏癱、癲癇、智力損傷等後遺症。

預防


● 合理飲食,忌煙、酒。
● 還要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抗病能力,增強機體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