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格
關格
關格,中醫病名。是指以脾腎虛衰,氣化不利,濁邪壅塞三焦,而致小便不通與嘔吐並見為臨床特徵的危重病證。分而言之,小便之不通謂之關,嘔吐時作謂之格。多見於水腫、癃閉、淋證等病的晚期。西醫學泌尿系統疾病引起的慢性腎衰竭病證可參照本章節治療。
● 英文名稱:Block and Repulsion(Diseas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
●
● 關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謂之內關,小便不通謂之外格,二便俱不通為關格也。由陰陽氣不和,榮衛不通故也。(《諸病源候論·關格大小便不通候》)
● 以小便不通與嘔吐並見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小便不通稱為關,嘔吐不止稱為格。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 關格是因脾腎虛衰,氣化不利,濁邪壅塞三焦,引起的主要表現為小便不通與嘔吐並見的危重病證。其中小便不通稱為關,嘔吐時作稱為格。
● 本病大多表現為小便短少,伴有嘔惡、浮腫、頭暈頭痛、腹脹、納差等癥狀。
● 嚴重時出現手足抽搐,四肢厥冷,神識昏蒙等表現。
● 本病的病因病機主要是水腫、淋證、癃閉等疾病久治不愈,或失治誤治、遷延日久,導致脾腎衰憊、氣化不利、濕濁毒邪內蘊三焦。
● 本病以脾腎二臟虛衰為本,濕濁毒邪內蘊為標。
● 現代醫學中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腎衰竭終末期可隸屬於本病範圍。急慢性腎衰竭終末期可出現少尿,甚或無尿,伴有噁心、嘔吐、腹脹等癥狀,與本病的臨床表現較為相似,因而可參照本病進行辨證論治。
● 癃閉:二者均有小便量少或閉塞不通等表現。但關格常由水腫、淋證等疾病經久不愈發展而成,其主要表現為小便不通與嘔吐並見,並且常伴有皮膚瘙癢、口中尿味、四肢搐搦,甚或昏迷等癥狀。癃閉則大多不伴有嘔吐,二者可依此進行鑒別。
● 本病治療要攻補兼施,標本兼顧。
● 病變早期以補法為主,兼以化濁利水。
● 晚期應補瀉並重,瀉后即補,或靈活掌握補瀉同用之法。
● 此外,本病還可選用保留灌腸法以加強通腑、降濁、解毒的作用。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張伯禮,吳勉華。中醫內科學。新世紀第四版。北京:北京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