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腫性唇炎
肉芽腫性唇炎
肉芽腫性唇炎以唇肥厚腫脹為主的疾病。無明顯性別差異,多在青少年發病。上下唇均可發病,但上唇較多,亦可同時發病。病因不明確。肉芽腫性唇炎主要表現為口唇瀰漫性反覆腫脹。肉芽腫性唇炎主要採用病變部位皮質類激素局部封閉,並加上抗炎抗過敏等全身處理。腫脹明顯者,必要時採取手術治療,恢復唇部外形。可形成巨唇,可累及唇部以外的部位,如頰、齦、鼻、頜、眶周組織。
● 口腔黏膜科或口腔科
● 肉芽腫性唇炎病因不明。
● 有人認為是梅-羅綜合征的單癥狀型或口面部肉芽腫病的亞型。
● 目前一般認為該病與鏈球菌、分歧桿菌、單純皰疹病毒等細菌或病毒感染,對鈷、桂皮、可可、香旱芹油精等的變態(過敏反應),自主神經系統調節的血管舒縮紊亂,遺傳因素等有關。
● 與長期使用含矽的牙膏和創口被含矽的泥土污染有關,但缺乏實驗證據。
● 可能與感染性病灶如慢性根尖周炎、鼻咽部炎症等有關,或對皮下脂肪變性的異物反應。
● 女性患者可能與月經周期有關。
● 肉芽腫性唇炎主要表現為口唇瀰漫性反覆腫脹。
● 無明顯性別差異,多在青壯年發病。起病隱匿,進程緩慢,一般無唇部創傷或感染史。
● 上下唇均可發病,但上唇較多,亦可同時發病。
● 腫脹一般從唇的一側開始,逐漸向唇的另側蔓延。腫脹區以唇紅黏膜顏色正常,局部柔軟,無痛,無瘙癢,有墊褥感,壓之無凹陷性水腫為特徵。
● 病初腫脹可能完全消退,但多次複發后則消退不完全或不消退。隨病程發展唇腫可至正常的2~3倍,形成巨唇,出現左右對稱的瓦楞狀縱行裂溝,有滲出液,唇紅區呈紫紅色,腫脹並可波及鄰近皮膚區,初發時皮膚呈淡紅色,複發後轉為暗紅色。
● 該病累及唇部以外的部位,如頰、齦、鼻、頜、眶周組織,則稱局限性口面部肉芽腫病。
● 診斷肉芽腫性唇炎需要做格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
● 體格檢查:口唇瀰漫性腫脹,捫診有墊褥感,病初腫脹可能完全消退,但多次複發后則消退不完全或不消退。
● 組織病理學檢查:主要改變是慢性肉芽腫性炎細胞浸潤,真皮上部最明顯,向下可擴展到真皮深部甚至肌層。
● 醫生主要根據病史、臨床表現、輔助檢查等診斷肉芽腫性唇炎。
● 唇瀰漫性反覆腫脹,捫診有墊褥感,反覆發作的病史和腫脹病損不能恢復等典型癥狀。
● 組織病理學檢查:主要改變是慢性肉芽腫性炎細胞浸潤,真皮上部最明顯,向下可擴展到真皮深部甚至肌層。
● 本病需要與牙源性感染引起的唇部腫脹、唇血管神經性水腫、克羅恩病、Ascher綜合征等進行鑒別。
● 本病主要採用皮質激素封閉、全身抗炎抗過敏治療,必要時手術治療。
● 病變部位皮質激素局部封閉,並加上抗炎抗過敏等全身處理。
● 手術治療:反覆發作形成巨唇后,患者有強烈的美觀要求時,可考慮唇部整形術修復外形,但不能去除病因,因而唇部腫脹複發率較高,術后仍須採用其他治療措施防止複發。
● 對因治療:雖然該病的確切病因尚不明確,但去除牙源性感染及與牙有關的病灶還是非常必要的。
● 口唇反覆腫脹肥厚,影響容貌,造成生活不便。
● 累及唇部以外的部位,如頰、牙齦、鼻、頜、眶周組織。
● 因唇部腫脹複發率較高,治療后複發率高。
● 該病的確切病因尚不明確,治療后容易複發。
● 積極糾正與肉芽腫性唇炎有關的發病因素,如感染因素、口腔局部病灶、過敏因素等,有助於預防肉芽腫性唇炎的發生。
● 對可疑的變應原,要避免再次接觸,以減少因自主神經系統調節的血管舒縮引起的唇部腫脹。
● 頜面部干擾病灶,如慢性根尖周炎、鼻咽部炎等,要積極治療控制。
● [1] 陳謙明。口腔黏膜病學.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 [2] 於世鳳。口腔組織病理學.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