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廣播電視大學

十堰廣播電視大學

十堰廣播電視大學是一所集成人教育與普通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現代遠程開放大學,並承擔全市中小學教師和教育行政幹部的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及教育科研等任務。

學校介紹


十堰廣播電視大學(教育學院)系十堰市五所高等院校之一,學校專業設置廣泛、學科門類齊全,涵蓋理學、工學、農學、醫學、文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等9大類共40餘個專業。學校建有多媒體語音教室、視聽閱覽室、計算機室多功能和雙向視頻教室,與中央電大、省電大、華師大等重點高校聯通為一流的天網(2套衛星接收系統)、地網、校園網。2013年11月建成“十堰社區教育網”並正式上線。建校30餘年來,共培養各類大中專畢業生49500餘人,完成各類培訓56800餘人次。目前,全市電大在校生共7000餘人,其中,校本部在讀專本科和研究生學員計2900多人。1999 年學校被確定為全國首批“現代遠程開放教育試點學校”,2002年順利通過教育部中期評估驗收,2004年在湖北省教育廳組織的總結性評估時取得優異成績,2005年被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授予會計學專業教學實驗基地,2010年獲得“全國示範性基層電大”、“全省優秀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11年獲得湖北電大系統教務管理大賽一等獎,2012年獲得湖北電大系統開放教育多媒體課件大賽優秀組織獎、全市“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培訓工作先進單位、全市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10~2012連續3年被評為“湖北電大系統招生先進單位”;2006~2012連續7年被評為“十堰市教育系統先進黨組織。”2013年學校完成了由市委市政府統一安排部署的“黨建工作先進單位”、“文明單位”、“六五普法中期檢查先進單位”、“衛生先進單位”、“人口計生合格單位”五大創建任務,獲得了榮譽稱號。
為了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充分挖掘高等教育的辦學潛力,十堰廣播電視大學、十堰教育學院於2003年12月正式合併成為十堰廣播電視大學(教育學院),另掛十堰市現代技術學校(中專),實行“三塊牌子,一套班子”的辦學體制。是正縣級事業單位,經費渠道為財政全額撥款。
合併后的十堰廣播電視大學(教育學院)是十堰市五所高等院校之一,學校位於十堰市城區柳林路柳小巷10號。學校專業設置廣泛、學科門類齊全,學科涵蓋理工、文經、農醫、師資、管理等幾大門類,法學、英語、漢語言文學、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路、財經及教育管理等多個專業,重點學科主要是中文、英語、經濟和計算機等。

教學資源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學校現有教職工96人(離退休17人、在職79人),其中正、副教授(研究員、副研究員)21人、中級38人、初級20人。在校學生3800多人。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崇德治校,育人立校,形成了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和優良的教風校風,培養了一大批合格人才。截止2005年底,學校已培養研究生課程班結業生473人、本科畢業生4428人、專科畢業生29439人、中專畢業生4850人,開展各種非學歷培訓54000人次。為十堰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學校位於十堰市柳林路柳小巷10號,佔地面積10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0多平方米。學校設施齊全,裝備精良,建有多功能雙向視頻教室,能直接接收中央電大、省電大、湖北省教院、華中師範大學等重點高校的課堂教學;建有一流的校園網、天網(2套衛星接收系統)、地網(多媒體語音教室、視聽閱覽室和計算機室),三網合一,網網互通。1999 年被確定為全國首批“現代遠程開放教育試點學校”,2002年順利通過教育部中期評估驗收。2004年在湖北省教育廳組織的總結性評估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05年被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授予會計學專業教學實驗基地。

發展機遇


一是2005年,經學校申請,湖北省教育廳批准,學校具備舉辦普通專科學歷教育資格,開始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這不僅是我校發展史上的大事,也是我市教育史上的大事,給我市的高中畢業生提供了又一個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同時,給我校的普通高等教育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二是十堰市的初中、高中畢業生源充足,每年分別有7萬和5萬餘人。為此,學校將抓住機遇,制訂措施,上下一心,加強管理,提高質量,增加投入,促進發展。
1、推進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在實行校長、副校長聘任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精簡機構,提高效率,行政管理機構由12個減為6個,業務機構由6個減為3個,各處負責人實行在校內公開競聘的辦法產生。並將繼續深化各項改革,促進學校各項工作。
2、牢固樹立質量是生命思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學管理及改革:一是積極推進教學及管理制度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教學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為實現招生、教學重點逐步向高職高專轉移和推動學校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戰略目標,我們確立了學校在人才培養上“寬基礎、活模塊、綜合化”的教學理念,以適應學生就業、繼續深造和轉崗的需要;真正做到以文化課為基礎、以專業課為主體、以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以實現培養目標為目的,不斷更新、增設新的專業,合理安排各類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實現學生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職業技能、身體素質等全面提高。學校的目標是:各專業教學要體現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做到既保持教學計劃的相對穩定,又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課程安排做到“專業為主,兼顧均衡,保證穩定,發展骨幹;鼓勵拓展專業,保證開齊開足。”二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既是學校發展的當務之急,又是學校發展的長遠大計,要下大力氣培養師資隊伍。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明確各級教師的教學工作規範和教學崗位職責分工,建立教學崗位責任制,實行目標管理。通過開展舉辦一年一次教師基本功大比武;一年一次教、科研論文評比等系列活動,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提高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水平;支持教師提高學歷的學習深造,按我校《教師繼教規定》給予獎勵,爭取五年內有20%的教師達到碩士學歷(或碩士課程班結業)。支持專業教師到實踐基地實習;重視實驗技術人員和實習指導人員的選配和培養。對新教師進行崗前培訓,要求認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法、教育法規等教育理論,並舉行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過關考試。三是牢固樹立學生主體地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管理工作。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他們的素質特別是思想政治素質如何,直接關係著我們黨事業的成敗,關係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興衰。十堰廣播電視大學(教育學院)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崇法治校,育人立校,秉持“先做人,后成才”的育人理念,把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作為首要任務。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狠抓活動開展,豐富校園文化,多維提高學生素質。狠抓學生幹部隊伍建設,凸現學生管理的自主性。四是投入是保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辦學條件和後勤服務管理: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強化服務理念,實施全方位服務和配套跟蹤服務;要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為教學、科研和廣大師生服務的能力;要熱情接待,周到服務,不斷塑造十堰電大(教院)的良好形象。

校訓


厚德遠志 博學篤行

招生


1、辦學形式多:普通中專、高職高專、成人學歷教育、研究生培養、社會培訓等均可興辦。
2、入學(取得學籍)途徑多:一是初二、初三學生可就讀普通中專。二是高中畢業生參加普通高考就讀普通專科。三是參加成人高考就讀成人專科和本科。四是免試入學,取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專科、本科學籍。
3、學習方式靈活:有全日制教學;有平時自學,寒、暑假集中教學;有平時通過網路自學並同教師討論,雙休日集中教學等學習形式。

發展規劃


辦學目標:用三至五年的時間,把學校辦成名副其實的十堰市現代遠程教育中心、師資培訓中心、成人教育和職業培訓中心。
工作思路:以轉變觀念、統一思想為先導,以網路建設和多媒體教學資源建設為基礎,以教學模式改革和教學支持服務體系建設為重點,以嚴格規範的管理制度和質量保障監控管理體系建設為核心,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較高素質的應用型高等專門人才為宗旨,努力探索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模式。
治校策略:管理理念人性化,管理措施制度化,隊伍建設學術化,環境建設人文化,教學質量最優化。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 嚴永金
校長 寇偉
副校長 楊建國
副校長 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