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沙皇的結果 展開

沙皇

俄羅斯帝國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沙皇一詞中的“沙”來自拉丁語中凱撒(Caesar)的轉譯音,就是“大皇帝”的意思。中世紀的俄羅斯,沙皇這個稱號指最高統治者。俄羅斯人尊稱拜占庭帝國的君主為“沙皇”,而認為俄羅斯的大公們是拜占庭沙皇的大臣,另一方面,他們也稱呼《聖經-舊約》的人物為沙皇。

詞源


伊凡雷帝
伊凡雷帝
沙皇(царь)一詞中的“沙”來自拉丁語中凱撒(Caesar)的轉譯(Цезарь),царь就是“大皇帝”的意思,后保加利亞君主西蒙大帝自稱沙皇(цар),其詞源即來源於“沙阿”,是為沙皇的最早使用,沙皇相當於國王,而不是皇帝。中文譯為“沙皇”,是將царь的音譯“沙”與代表地位的“皇”字連寫而來。俄羅斯採用沙皇作為君主頭銜始於伊凡四世,俄語轉寫為царь(Tsar)。

含義


中世紀的俄羅斯,沙皇這個稱號指最高統治者。
俄羅斯人尊稱拜占庭的君主為“沙皇”,而認為俄羅斯的大公們是拜占庭沙皇的大臣,另一方面,他們也稱呼舊約的人物為沙皇。13世紀,蒙古韃靼人的駭人聽聞的統治,加上強盛的蒙古大汗娶了拜占庭的公主為皇后,使俄羅斯人轉而尊稱蒙古大汗為“沙皇”,俄羅斯大公即又是蒙古“沙皇”(即蒙古大汗)的大臣了。但隨著蒙古人的衰落,俄羅斯人不樂意再尊稱蒙古大汗為沙皇了,但始終不敢正式自稱沙皇。
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在穆罕默德二世的率領下,攻陷了西方最有名的都市——控扼黑海海峽君士坦丁堡。國祚千年的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就此滅亡。1469年,在君士坦丁堡陷落後16年,奉教皇保羅二世之命,在拜占庭帝國滅亡時逃往西方的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亞·帕列奧羅格公主,下嫁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教皇試圖通過這一手段統一分裂的天主教和東正教。大公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帝國末代公主索菲亞后,莫斯科公國便以拜占庭帝國的繼承人自居,將索菲亞帶來的拜占庭象徵雙頭鷹奉為國徽。
1547年1月16日,莫斯科大公國大公伊凡雷帝發表了重要講話,將大公升格為沙皇,國號即被稱為沙皇俄國(王國時期),伊凡四世打破了對沙皇的一切權力限制,領主政體改為了沙皇專制政體,於是伊凡大帝成了第一位沙皇。后彼得大帝於1721年將沙皇升格為皇帝,俄羅斯正式成為帝國,但一般沿用沙皇、沙皇俄國作為俄羅斯帝國君主和國家的呼稱。
西蒙大帝
西蒙大帝
在保加利亞,保加利亞西蒙大帝於913年將大公升格為沙皇,國號即變更為保加利亞王國,925年迫使東羅馬帝國給予“保加利亞人和希臘人的皇帝”頭銜,即成為皇帝,國號也一度被稱為保加利亞帝國。特別注意的是:“希臘人的皇帝”是東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
沙皇一詞來自於古拉丁語caesar,或者古希臘語καῖσαρ的俄語轉寫цезарь,簡化後為царь,源自東羅馬皇帝的名號“凱撒”。
俄羅斯的皇帝頭銜如下:蒙上帝恩典,俄羅斯、莫斯科、基輔、弗拉基米爾和諾夫哥羅德的沙皇及獨裁者;喀山、阿斯特拉罕、波蘭、西伯利亞、陶立克克森尼索和喬治亞沙皇;斯摩棱斯克、立陶宛、沃里尼亞、波多利亞和芬蘭大公、愛沙尼亞、利沃尼亞、庫爾蘭、瑟米加利亞、薩莫吉希亞、別洛斯托克、卡累利阿、特維爾、尤戈爾斯克、尤格拉、維亞特卡、保加爾和其他地區的王公;切爾尼戈夫、梁贊、波洛茨克、羅斯托夫、雅羅斯拉夫爾、別洛焦爾、烏多利亞、奧勃多利亞、孔迪亞、維捷布斯克、姆斯齊斯拉夫和全北域的君主;普斯科夫、下諾夫哥羅德、切爾卡斯亞、突厥斯坦、伊弗里亞、卡塔林尼亞和卡巴爾德尼亞地域及亞美尼亞地區的領主;挪威王位繼承人、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施托爾曼、迪特馬爾申和奧爾登堡公爵。

使用國家


保加利亞第一帝國(913年–1018年)
保加利亞第二帝國(1185年–1396年)
塞爾維亞帝國(1346年–1371年)
俄羅斯帝國(1547年–1721年,1721年改稱“皇帝”,但直至1917年仍被用作對部分統治地區的正式稱號)
保加利亞王國(1908年–1946年)
首位採用此稱號的君主為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的西美昂一世,而至今最後一位沙皇則是保加利亞王國的西美昂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