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9條詞條名為青衣的結果 展開
青衣
2002年康洪雷、陳枰執導的都市劇
《青衣》是由遼寧華藝影業公司出品,康洪雷、陳枰執導,徐帆、傅彪、潘虹、李明啟、夏力薪主演的都市劇。
該劇圍繞著20世紀80年代當紅京劇演員筱燕秋的戲夢人生展開,講述了一個唱戲劇青衣的女人對自己事業執迷到病態的地步,這份愛最終成為了她內心的累贅,“人戲不分”和“人生如戲”的狀態交融在她的命運中的故事。
1979年京劇《嫦娥奔月》投入復排,老團長魏笑天選中了剛齣戲校的筱燕秋做嫦娥的A角,這一年筱燕秋剛滿19歲。《奔月》上演獲得了極大反響,筱燕秋愛上了后羿的扮演者喬炳璋,可是她不知道喬炳璋愛的是戲台上的嫦娥,根本不是生活裡面的筱燕秋。在一次去部隊的演出中,嫦娥的B角李雪芬激怒了筱燕秋,她把一杯開水澆在李雪芬的臉上。李雪芬住院,筱燕秋受處分,調離了劇團。《奔月》第二次停演。筱燕秋二十歲的春節是跟喬炳璋一起過的,筱燕秋邀請喬炳璋跟她一起再唱一次《奔月》。喬炳璋唱了,筱燕秋人戲不分,把戲中后羿的諾言當做生活中喬炳璋對她的誓言。喬炳璋招惹不起筱燕秋,他退縮了,躲到省裡面去學習。筱燕秋不顧眾人的閑言閑語,痴情地等著喬炳璋回來娶她。一天她目睹了喬炳璋攙著身懷六甲的妻子在街上行走。筱燕秋的夢醒了,心碎了。她決定馬上把自己嫁出去,而且發誓說,誰第一個向她求婚,她就嫁給誰。筱燕秋嫁給了交通警察面瓜,面瓜對筱燕秋的寵愛叫筒子樓裡面的所有女人羨慕,可是筱燕秋心裡面很不快樂,她知道從她結婚的那天開始,作為女演員的筱燕秋已經死了。筱燕秋在筒子樓裡面經歷了懷孕、生育、撫育後代,她淚喪絕望,覺得破舊的筒子樓裡面的生活簡直把她漚爛了。戲校看中筱燕秋潛在的能力,招聘她擔任教學老師。筱燕秋又驚又喜,她使出全身的解數,手把手地教育學生。六年過去了,學生中一個出彩的都沒有。筱燕秋非常失望,突然她發現一個叫春來的學生是個唱青衣的好苗子,筱燕秋傾盡全力,培養春來,希望從她身上找回自己的記憶。
青衣劇照
喬炳璋當上京劇團團長后,煙廠老闆鄭安邦決定投資復排《奔月》,並點名讓年過四十的筱燕秋擔任主演,筱燕秋減肥墮胎想要把握最後的機會。她幾經掙扎還是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退出了戲台,她潛心培養的春來頂替她站在了戲台上。劇場外,筱燕秋舞著長長的水袖唱了起來,她唱得是那樣地美,舞得是那樣地動人。此時的十字街頭上沒有一個行人,只有筱燕秋一個演員和喬炳璋一個觀眾。
職員表
出品人 | 張穎、門然 |
---|---|
總導演 | 康洪雷、陳枰 |
原著 | 畢飛宇 |
參考來源
角色介紹
筱燕秋
演員徐帆
19歲的筱燕秋剛齣戲校就被選中,並一演就紅。她愛上了后羿的扮演者喬炳璋,可是不知道喬炳璋愛的是戲台上的嫦娥,根本不是生活中的筱燕秋。因為和演員李雪芬發生糾紛,筱燕秋被調離劇團,《奔月》停演。筱燕秋人戲不分,把戲中后羿的誓言當作喬炳璋的誓言,偶爾筱燕秋髮現喬炳璋已是有婦之夫,決意馬上結婚,嫁給了面瓜。
面瓜
演員傅彪
筱燕秋的丈夫,面瓜是一名交通警察,外表五大三粗,在感情上卻是心細如髮。他對妻子筱燕秋可謂百依百順,體貼入微。
柳如雲
演員潘虹
在嗓子最好的年齡卻沒有舞台,在最有表現力的年齡卻沒有了嗓子。原本是最紅的青衣,但很快嗓子就壞了。此後,她就把全部心血放在筱燕秋身上,一輩子沒有結婚,一直到死。這是一個活得非常純粹的女人,她所需要的就是在舞台上聽到觀眾們的一聲好。她在生活中也是青衣的狀態,永遠生活在自己的夢裡,每分每秒都在扮演自己的青衣。
裴錦素
演員夏力薪
裴錦素是筱燕秋的生活大師。從筱燕秋失戀、被貶再到新生,裴錦素總在前面為她披荊斬棘。
春來
演員馬靜
戲劇學院學生,被筱燕秋看中,成為筱燕秋的徒弟,春來一開腔就引起了轟動效應。她的唱腔簡直就是另一個筱燕秋。筱燕秋選定春來做嫦娥的B角,然而春來並不買賬,為演A角春來注意上了投資人鄭安邦。
1.劇組在選女主角時在徐帆和蔣雯麗之間也是權衡了好一陣,最後考慮到徐帆那“半人半戲”的外形與女主人公“筱燕秋”更貼切,才定下了徐帆。
青衣劇照
2.為了貼近角色,潘虹頗費了一番心思學京劇。
電視頻道 | 播出時間 |
天津電視台2套 | 2002年10月27日 |
江蘇綜藝頻道 | 2002年11月24日 |
北京二套 | 2003年4月13日 |
湖南衛視 | 2003年11月7日 |
時間 | 獎項 | 獲獎者 |
2003年8月 | 第23屆飛天獎最佳女主角 | 徐帆 |
青衣劇照
《青衣》並不炫情,更不華麗,它吸引觀眾的其實是一份樸素得不能再樸素的真情。劇中,面瓜對家庭的愛,四代青衣對京劇的愛都是沒有任何道理可講的,也正因為它的自然、原始,才會如此飽含辛酸,感人肺腑。
從《青衣》的一些片段畫面上看,其乾淨、質樸的風格除與《激情》有異曲同工之處外,更加強了一些冷色調的處理,尤其是徐帆幽怨的唱腔,配上素凈的畫面,道出了“用一生入戲的青衣,早已忘記來時路”的惆悵之感。劇中也套用了戲中戲的表現方式,常常是徐帆唱著戲中人的情感,鏡頭卻又切換到過去的時光中,整個劇為觀眾營造了人戲不分的境界。(人民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