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導管損傷

胸導管損傷

胸導管位於后胸壁胸膜外,是引流乳糜液的主要通道,胸部創傷、腫瘤或感染破壞、醫源性操作等因素均可損傷胸導管。胸導管損傷后,乳糜液最終可流入胸腔,導致乳糜胸。乳糜液中含有人體重要營養成分及淋巴細胞等,大量丟失后出現脫水、營養不良等表現,並可使病人迅速消耗,甚至全身衰竭。胸導管損傷后,視引流量多少選擇保守或手術治療,目的是使乳糜液停止流出。胸導管損傷可以合併或引起多種併發症,如乳糜胸、縱隔乳糜腫、胸壁或頸部乳糜腫、乳糜瘺等。預后與多方面因素有關,早期、規範治療,有利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就診科室


● 胸外科或外科

病因


● 胸導管損傷的病因主要包括:
● 頸胸部創傷
● ● 頸、胸部的刀刺傷、子彈、彈片的穿通傷,胸部鈍挫傷、爆震傷、擠壓傷或劇烈咳嗽等,均可損傷胸導管。
● 腫瘤或感染破壞
● ● 惡性腫瘤、結核、炎症等因素,皆可侵蝕胸導管導致破裂。
● 醫源性損傷
● ● 胸導管附近的手術操作均有可能損傷胸導管主幹及其分支而導致術后乳糜胸。

癥狀


● 胸導管損傷主要分為外傷性和醫源性,主要癥狀包括:

外傷性胸導管損傷

● 傷后常有數天或數周不等的潛伏期,有時長達數月。
● 病人突然發生氣短、呼吸困難,甚至發紺,心率增快,脈搏變弱,血壓降低等類似休克的癥狀,繼而胸腔大量積液。
● 穿刺抽液最初可為血性液體,抽出典型的乳白色乳糜液可確診。

醫源性胸導管損傷

● 臨床表現為術后胸腔引流液異常,隨著胸液的丟失增多和支持治療的情況不同,逐步表現出脫水、低鈉、低鉀、酸中毒等消耗癥狀。

原發疾病破壞胸導管

● 腫瘤、結核、炎症等病例突然出現乳糜液,引起呼吸困難、氣短等癥狀。

其他癥狀

● 病人迅速消耗,出現進行性脫水、電解質紊亂、營養不良;
● 嚴重者出現全身衰竭,也可因抵抗力低下而發生嚴重感染或敗血症。

檢查


● 確診胸導管損傷主要依靠實驗室及輔助檢查。

實驗室檢查

● 如胸腔引流液細胞計數以淋巴細胞為主,脂肪含量顯著超過血液,可以基本確診胸導管損傷、乳糜胸。

輔助檢查

● 一些特殊檢查方法可以作為外傷和術后乳糜胸的輔助診斷方法,操作複雜,僅在特殊病例才應用。
● 淋巴造影 
● ● 通過下肢或精索淋巴管造影,可以幫助確定乳糜胸病人胸導管裂口的位置和乳糜漏的嚴重程度。
● 染料注射法 
● ● 於股部皮下注射靚脂性藍染料后連續抽取胸液,檢查其是否藍染。若有藍染可確定乳糜胸的診斷。
● 放射性核素檢查 
● ● 口服用¹³¹I標記的脂肪,然後在胸部進行放射性掃描檢查,放射性計數明顯增高,也可明確乳糜胸的診斷。

診斷


● 醫生診斷胸導管損傷,主要依據典型癥狀及實驗室、輔助檢查確診。
● 外傷、手術或胸腔原發疾病病史,出現胸腔乳糜液。
● 穿刺抽出乳糜液,實驗室檢查胸液以淋巴細胞為主,脂肪含量顯著超過血液,淋巴造影等提示胸導管破口,乳糜液外溢,即可確診為胸導管損傷。

鑒別診斷


● 在某些胸膜的感染和腫瘤性疾病時可以出現混濁類似乳糜的胸液,即假性乳糜液。假性乳糜胸液含有卵磷脂蛋白複合物,外觀也呈牛奶狀,主要由細胞變性分解造成,但細胞變性物質中脂肪含量很少,淋巴細胞也較少。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病史、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胸導管的治療方法視乳糜溢出量而定,主要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

● 少量乳糜胸可選擇胸穿或胸腔閉式引流術,胸腔閉式引流效果優於多次胸穿。
● 乳糜液引流充分后可胸腔注射高滲葡萄塘、慶大黴素及利多卡因促進胸膜粘連,使乳糜液不再流出。

手術治療

● 保守治療無效,應儘早手術治療,可經胸行低位胸導管結紮術。

其他治療

● 部分病例可經調整飲食、禁食或改善身體狀況等方法治癒,如:
● 中鏈三醯甘油飲食療法。
● 禁食與全胃腸道外營養治療 。
● 補充蛋白質及淋巴細胞或少量輸入新鮮血或成分輸血。

危害


● 呼吸困難、氣促等癥狀反覆發作,會影響生活和工作。
● 胸導管損傷、斷裂后,乳糜液漏出,若積累於胸膜腔即造成乳糜胸,聚積於縱隔即為縱隔乳糜腫,聚積於頸部或胸壁即可形成胸壁或頸部乳糜腫,若有傷口與外界相通則可形成乳糜瘺。大量營養成分及淋巴細胞丟失,可引起脫水、營養不良、消耗,甚至全身衰竭。

預后


● 胸導管損傷的治療效果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年齡、損傷部位、損傷嚴重程度、基礎身體狀況等。總體來說,早期、規範治療,對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

預防


● 避免外傷,做好防護措施。
● 避免醫源性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