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派古琴
諸城派古琴
諸城派古琴是中華民族最早的撥弦樂器之一,是中國最古老、最具生命力的民間藝術形式。它是中國古代最受尊崇的樂器,其文化內涵遠遠超出了音樂的範疇。2003年11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了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的古琴藝術名列其中。
文化遺產名稱:諸城派古琴
所屬地區:山東 · 濰坊 · 諸城市
遺產編號:Ⅱ-15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濰坊市、諸城市
遺產級別:省
在西學東漸的今天,雖說“高山流水”、“琴棋書畫”乃盡人皆知,若細問“琴”為何物,則大多茫然。更鮮有人知道在齊魯大地,曾經有一支古琴藝術流派奏響過不同凡響的燦爛樂章。諸城琴派,是這門古老的民間藝術在歷經了幾千年的滄桑風雨後,於清末民初萌生的一朵奇葩。
諸城既是“諸城琴派”的故鄉,又是中國古琴的發源地。諸城古琴稱“山東諸城派古琴”,又稱“琅琊派古琴”,形成於19世紀中葉。歷經幾代琴家的不斷探索、交流、吸收、發展,逐步形成了一個具有諸城特點、風格、技巧和特有曲目傳譜的古琴流派,是中國近代琴壇上一支融古開今,別具一格的古琴藝術流派,被譽為中國著名琴派之一。王溥長(既甫)、王雩門(冷泉)、王作禎(心源)、王露(心葵)、王賓魯(燕卿),人稱“諸城琴史五傑”。
山東諸城琴派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中葉。分別源於“虞山派”和“金陵派”的王既甫 1807—1886 和王冷泉 1807—1877 ,由於二人師承不同,所以在諸城自然地分成兩個支派。一支是王既甫傳下來的。王既甫傳給兒子王心源。王心源 1842—1921 琴藝高超,當時的古琴界稱他和另一支創始人王冷泉為“諸城二王”。王心葵 1878—1921 博才多學,從王心源先生習琴,兼學王冷泉先生琴譜,又吸納了山東民間音樂,歷十二載,融會貫通、並蓄南北,從而形成了諸城琴派。
早在4300多年前,出生於諸城諸馮村的虞舜就善於制琴、彈琴。《禮記·樂記》載:“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夔始制樂,以賞諸侯。”諸城既是“諸城琴派”的故鄉,又是中國古琴的發源地之一。諸城派古琴形成於19世紀中葉,歷經幾代琴家的探索、交流、吸收、發展,形成了一個具有諸城特點、風格、技巧和特有曲目傳譜的古琴流派。
諸城派古琴主要代表人物有王溥長(既甫)、王雩門(冷泉)、王作禎(心源)、王露(心葵)、王賓魯(燕卿),人稱“諸城琴史五傑”。王心葵和王賓魯,曾分別擔任過北京大學和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古琴導師。王賓魯在南京創立了“梅庵派”,以流暢如歌、綺麗纏綿、吟猱幅度大為其主要特點。
諸城古琴的立調體系是以三弦為宮而以律呂命調。其藝術風格細緻、含蓄、質樸、流暢;節奏固定、標準統一,劃分節奏並附有簡譜。諸城古琴以《長門怨》《秋風詞》《關山月》為獨有曲操。琴譜有王冷泉輯《琴譜正律》,載琴曲21首;王既甫、王心源、王秀南祖孫三代相傳的《桐蔭山館琴譜》,載琴曲16首;王露輯《玉鶴軒琴譜》,載琴曲30首;王賓魯傳《梅庵琴譜》,載琴曲1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