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吳青訓班

設於1937年培養幹部的學校

安吳青訓班,亦稱“戰時青年短期訓練班”。抗日戰爭初期,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專門培養青年工作幹部的學校。1937年10月由西北青年救國會主辦。原址陝西三原鬥口鎮,1938年1月遷雲陽北安吳堡。主任馮文彬。教育宗旨是:在最短期間授予青年各種最低限度的軍事政治知識。課程有抗戰基本理論(社會科學、三民主義、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軍事課程(操場動作、武器使用、步兵技術、游擊戰術)。學員除上課外,著重自學。學習期限半個月至 3 個月。截至 1940 年 4 月共辦 12 期,培養各種青年幹部萬餘人。1940年初遷延安,改名澤東青年幹部學校。主要任務是培養具有較高水平和獨立工作能力的青年運動幹部。

基本介紹


安吳青訓班是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北45公里處涇陽縣安吳堡。安吳青訓班革命舊址是中國 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期間培訓青年幹部的重要場所。1937年洛川會議以後,西北青年訓練班從延安遷到涇陽,於1938年春遷至此地,共舉辦了6期訓練班,畢業學員13000多人,培養了大批青年幹部。1940年4月撤回延安。毛澤東為青訓班題詞,朱德親赴視察並作了題為《抗日形勢》的報告,林伯渠經常在此講課。青訓班班部設在安吳寡婦周氏正院,現保存完好。
安吳青訓班
安吳青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