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Psychological compatibility)是指群體成員在心理與行為上的彼此協調一致。它是群體人際關係的重要心理成分,是群體團結的社會心理特徵。它以群體共同活動為中介。中介水平不同,心理相容的層次、水平也不一樣,低層次的心理相容不是以共同活動為中介,而只是受個人彼此的情緒、好惡所制約的;高層次的心理相容則是建立在共同活動的意義與目的的基礎之上。因此,它是以成員彼此對共同活動的動機與價值觀的一致為前提的。心理相容對提高群體共同活動的效率有巨大作用,它是群體共同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的社會心理條件。
目錄
生活中的體現
家庭和睦是幸福的,但和睦的家庭並不是沒有難念的“經”。
工作單位人際關係和諧融洽,這是事業興旺發達的基礎,但也並非不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家庭有矛盾,需要妥善處理好;工作單位有問題,需要合情、合理地解決。關鍵的是調整好心態,掌握好方式,做到心理相容。
就說家庭中的矛盾吧,有家人的認識因素、情緒因素,也有家人的意 志因素。這些都可統稱為矛盾的發生、發展、解決的心理過程因素。同時,也還有家人的能力、氣質、性格等心理特徵因素和動機需要、興趣愛好、信念理想等個性傾向性方面的因素。
如果家庭各個成員之間,能夠在任何家庭矛盾中,做到心理相容,即在任何矛盾的全部心理過程中和個人的個性心理差異與傾向性之間,能夠平心靜氣地分析產生的矛盾,進而才會達到解決矛盾的目的。
例如,家庭生活的吃飯問題吧,作為生理需要,一日三餐那是誰也離不開的。可是,一家之中的男女老幼,誰和誰的口味又都是絕對的一樣呢?出於相互尊重,作為做飯做菜者,在烹制共同飯菜之後,另外備些酸、甜、辣、咸等輔助性的調味小料,以供他人之需,個別人的個別需要得到了滿足,也不會影響他人用餐。這點兒小事兒,雖然微不足道,但卻能體現家庭中的一種和諧。從某種意義上說,心理上的尊重與被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滿足,往往比生理上得到滿足顯得還為重要。
在家庭生活中,其他方面也需要心理相容。比如物質生活、文化生活、夫妻生活、子女教育、老人贍養等等。做到心理相容了,才會正確認識他人的個性,才會在與他人相處中享受到某種成功的情緒情感體驗,從而提高了各自的心理素質及家庭的質量水平。
在家庭生活中,因為不同於工作、學習或其他社會環境,家人的個性可能表現得更為充分一些。特別是在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挫折或難題,消極的情緒情感體驗在所難免。此時,如在家中宣洩一番,家人能夠給予理解,心理相容了,就不會出現什麼大的問題。
家庭和睦,要緊的是心理相容的程度。至於心理相容的水平,則往往取決於家人的綜合整體素質,尤其是健康 心理素質。為此,不妨先從提高家人的健康個性、人格完整入手,再逐步提高其他方面的水平。
至於單位工作、學校學習,亦應和在家庭一樣,在上下級、同級之間,師生、同學之間等,做到心理相容,也會有利於工作、學習。正如古人所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一樣,以“修身”作為基礎,然後是與家庭、與社會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