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概,漢語常用字,讀音ɡài,最早見於西漢時代。基本含義為大略,總括:大概;引申含義為大略,總括:大概。

概的常用組詞為氣概。包含概的常用成語為一概而論。

字義


倉頡: daiu
鄭碼: fxhr
Unicode: CJK

基本釋義


概gài ㄍㄞˋ
● ● 大略,總括:大~。~論。~述。~貌。梗~。~要。~算。~括。~念(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率(概率論的基本概念。用來表示隨機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量稱為此事件的「概率」。亦稱「或然率」、「幾率」)。以偏~全。 
● ● 情況,景象:勝~(勝景,美麗的景色)。 
● ● 一律:一~而論。 
● ● 氣度,節操;氣~。 
● ● 刮平斗、斛用的小木板。

詳細釋義


槩 gài
〈名〉
● ● (形聲。從木,既聲。本義:量米粟時刮平斗斛( hú)用的木板。量米粟時,放在斗斛上刮平,不使過滿)
● ● 同本義 [scraper]
同權槩而就衡。——《楚辭•惜誓》
斛甬,正權概。——《禮記•月令》
槩者,平量者也。——《韓非子•外儲說》
● ● 又如:概量(概和斗斛等量穀物的器具)
● ● 節操,風度 [bearing]
而不概於王心邪。——《史記•范雎傳》。按,平也。
夫西河魏土……漂然皆有節概,知去就之分。——《漢書•楊敞傳》附 楊惲《報孫會宗書》
● ● 又如:概尚(氣節);氣概(人遇事表現出來的態度、氣勢)
● ● 景象;狀況 [circumstance]
故山多藥物,勝概(美麗的景象)憶桃源。——唐· 杜甫《奉留贈集賢院崔於二學士》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其謁切,音揭。《說文》楬櫫也。《周禮·秋官·職金》辨其物之媺惡與其數量,楬而璽之。《注》旣揭椾書其數量,又以印封之,有所表識,謂之楬櫫。
又《周禮·秋官·蠟氏》有死於道路者,令埋而置楬。《顏師古曰》楬,杙也。椓杙於葬處,而書死者姓名也。
又《周禮·秋官·明竁注》楬頭,書罪法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列切,音傑。義同。
又《唐韻》丘瞎切。同。止樂器。《禮·樂記》鞉鼓椌楬壎箎。《註疏》椌,柷也。楬,敔也。柷以起樂,敔以止樂。
又木豆也。《禮·明堂位》夏后氏以楬豆。《注》無異物之飾也。齊人謂無發為禿楬。
又《淮南子·地形訓》淸漳出楬戾,濁漳出發包。《高注》乞洽切,音恰。楬戾,山名。在上黨。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概念、氣概、大概、概括
概念: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觀事物的一般的、本質的特徵。
氣概:在對待重大問題上表現的態度、舉動或氣勢(專指正直、豪邁的)。
大概:大致的內容或情況;屬性詞;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概括:總結;簡單扼要;把對一類事物中的某些事物所具有的 共同的本質屬性的認識,推廣到對整個這一類事物的認識,從而形成關於這一類事物的普遍概念的過程和方法。與“抽象”相對。

相關成語

自我概念、概括承受、體育概論、概念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