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MP5衝鋒槍的結果 展開

MP5衝鋒槍

手游《少女前線》中登場的角色

徠MP5衝鋒槍(簡稱:MP5)是由雲母組研發、數字天空發行的戰術策略養成類遊戲《少女前線》(英:Girls' Frontline)及其衍生作品的登場角色。

原型資料


MP5衝鋒槍(簡稱:MP5)是由德國軍械廠黑克勒-科赫所設計及製造的衝鋒槍,是黑克勒-科赫最著名及製造量最多的槍械產品。由於該系列衝鋒槍獲多國的軍隊、保安部隊、警隊作為制式槍械使用,因此具有極高的知名度。
MP5的原設計來自在1964年黑克勒-科赫以HK G3的設計縮小而成HK54衝鋒槍項目(Project 64)。20世紀50年代初,北約和華約開始進行冷戰對峙階段,1954年原西德制定了新的軍備計劃,並開展了與制式步槍不同的制式衝鋒槍試驗,以此為促進國產衝鋒槍的研製開發。德國國內各大槍械公司參加了這次試驗,而一些國外的進口槍也參與其中。
同年,為參加這次試驗,HK公司的設計師蒂洛·黙勒(Tilo MÖler)、曼佛雷德·格林(Manfred Guhring)、喬治·塞德爾(Georg Seidl)和赫爾穆特·巴爾烏特(Helmut Baureuter)開始了命名為“64號工程”的設計工作,這項設計的成品是使G3步槍小型化的衝鋒槍,命名為MP·HK54衝鋒槍。該槍發射9×19 mm手槍彈,準星與初期的CETME步槍相似,呈圓錐形,照門則與後期的CETME步槍相似,為翻轉式。20世紀60年代初,HK公司忙於G3步槍的生產,末能顧及HK54的發展,直到1964年HK54尚未投入生產,僅有少量試製品。1965年,HK公司才公開了HK54,並向德國軍隊、國境警備隊和各州警察提供試用的樣槍。(HK54其中5為H&K的第五代衝鋒槍,4解為使用9×19毫米子槍子彈)1966年秋,西德國境警備隊將試用的MP·HK54命名為MP5(Machine Pistol 5)衝鋒槍。這個試用的名稱就這樣沿用至今。同年瑞士警察也採用了MP5,成為第一個德國以外採用MP5的國家。
通過試用,HK公司對MP5原槍型的瞄具進行了改進,將翻轉式照門改為可在25~100m之間調整的迴轉環式照門;露出的準星改為帶防護圈的準星;帶鰭狀物的槍管改為光滑的不帶鰭狀物槍管;槍管前方增加了三片式的卡筍,用以安裝消聲器、消焰器之類的各種槍口附件,經過上述改進的MP5被稱為MP5A1。
MP5的性能優越,特別是它的射擊精度相當高,這是因為MP5採用了與G3步槍一樣的半自由槍機和滾柱閉鎖方式。當武器處於待擊狀態在機體復進到位前,閉鎖楔鐵的閉鎖斜面將兩個滾柱向外擠開,使之卡入槍管節套的閉鎖槽內,槍機便閉鎖住彈膛。射擊后,在火藥氣體作用下,彈殼推動機頭後退。一旦滾柱完全脫離卡槽,槍機的兩部分就一起后坐,直到撞擊拋殼挺時才將彈殼從槍右側的拋殼窗拋出。由於MP5的槍機原理,在上膛時要讓槍機快速複位,否則很容易復進不到位。因此MP5的標準操作方式是先把拉機柄卡到拉機柄槽的尾端,裝好彈匣后,用手拍下拉機柄,讓槍機在復進簧的推動下複位。
這種操作方式是MP5的特色,所以我們可以在一些記錄片或影視作品中看到這種使勁“拍拉機柄”的瀟灑鏡頭。另外因為MP5的槍機過輕而且還是閉膛待擊,不像前衝擊發槍機那樣到位即擊發,因此MP5的槍機框內有一個空腔,內裝有38.6克重的鬆散狀態的鎢砂作為慣性體。當槍機前衝到位時鎢砂粒前沖抵消反跳力,防止因為槍機組高速撞擊槍管節套而產生反跳,導致閉鎖不完全,造成全自動射擊中斷。由於高質素設計及高可靠性,MP5在推出后便成為了多國軍隊、警隊及保安部隊的制式衝鋒槍,而黑克勒-科赫亦不斷改良及開發更多、共120多種版本。
在1990年後期,更推出了為特定用戶開發的10毫米Auto及.40 S&W版本(MP5/10及MP5/40),在1970年代至2000年,MP5系列更一直保持其用戶數量及衝鋒槍的領導地位。MP5現今在土耳其、希臘、巴基斯坦、緬甸、伊朗等部分國家及一些小廠都獲授權生產或私自仿製及使用,有些國家更為其產品重新命名(但槍支本身沒有改變),中國的NR-08/CS/LS3型衝鋒槍及美國小廠所拼裝的SWA5衝鋒槍就是個私自仿製品的好例子。但獲授權生產或私自仿製品大都是早期A2、A3型,無三發點放裝置,並且手工較粗糙、內部結構不同及可靠性較差,無HK原廠製造的細膩。

角色數據


獲得
製造時間02:20:00
製造公式30 400 400 400
資料
編號槍名星級類型CV作戰效能
57MP5★★★★衝鋒槍-164
能力
傷害命中迴避射速生命成長
AAAABB
屬性
傷害命中迴避射速生命移速
12/302/1210/5463/9084/16812
技能
立場盾lv1觸發率24%閃避所有傷害,持續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