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口驛馬以善走對側快步而聞名,騎乘時步伐快速平穩,無顛簸之感。岔口驛馬還有較強的挽力。產區山高氣寒,馬匹終年放牧,因而形成了耐粗放飼養管理的特性,能適應較惡劣環境條件,耐勞持久,抗病力強,分佈地域亦廣。
2020年5月29日,岔口驛馬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
岔口驛馬體質
岔口驛馬體質結實,體型多呈正方形。頭形正直,中等大,眼大眸明,耳小尖立,鼻孔大,顏面乾燥。頸長中等,大多呈30°傾斜。鬐甲不高而長。前胸寬,胸廓深長,背長中等,腰短寬,腹部充實,肌肉發達。四肢關節、肌腱均發達,距毛少,蹄質堅硬,前肢肢勢端正,後肢稍外向。公馬的鬃鬣、尾毛較長。毛色以騮毛居多,青、黑、栗毛次之,頭部白章較多見。岔口驛馬成年公馬平均體高、體長、胸圍、管圍和體重分別為:132.9厘米,135.3厘米,159.8厘米,18.5厘米,310.5公斤,成年母馬分別為:129.9厘米,136.2厘米,158.7厘米,17.2厘米,303.9公斤。
草食性
草原上的岔口驛馬
永登有民諺云:“鎮武三岔的走馬胎裡帶。”這是說鎮羌驛(現名金強驛,今屬
天祝縣)、武勝驛、岔口驛(今屬天祝縣)、坪城鄉的三岔村、馬場岔,這一帶產的走馬,一成年就能快步疾行。據《漢書》記載,在漢朝這一帶就以“畜為天下饒”著稱。岔口驛走觀的繁育發展,與坪城、松山一帶高山草原上水草肥美,牧養條件優越分不開。
一百多年來,這一帶的藏漢群眾,在每年農曆六月,騎上自己馴養的駿馬,雲集草原,舉行賽馬大會。會場不僅是良馬的競技場地,而且也是馬匹畜產晶交易集市。現在
永登縣境內有1.5萬匹馬,絕大多數為岔口驛馬。這些良馬,為永登發展農業、運輸業立下了功勞。
2020年5月29日,岔口驛馬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