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腸梗阻
低位腸梗阻
低位腸梗阻是指發生於迴腸、結腸或直腸,腸內容物不能正常通過的腸梗阻。低位腸梗阻多繼發於腸腫瘤、克羅恩病,或是糞石等異物堵塞。該病在臨床多表現為腹痛、腹脹、嘔吐和停止排氣排便等癥狀。低位腸梗阻患者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包括胃腸減壓、抗感染等,必要時手術治療,經治療可緩解癥狀,部分能治癒。低位腸梗阻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休克,併發腸壞死、穿孔,若原發病是腸惡性腫瘤,則預后較差。
● 消化內科或內科、普通外科或外科、胃腸外科
● 低位腸梗阻發病可能是由於巨大的膽囊結石、糞便等異物堵塞腸管,也可能是繼發於一些腸道疾病,常見的病因有以下幾種。
● 大腸、結腸、直腸惡性腫瘤
● 腸結核
● 克羅恩病
● 腸套疊
● 乙狀結腸扭轉
● 低位腸梗阻臨床多有腹痛、腹脹、停止排氣排便和嘔吐等癥狀。
● 多表現為陣發性的腹部絞痛,持續數分鐘,間歇期疼痛可能消失。
● 按壓腹部時疼痛明顯,或可在腹部見到胃腸蠕動波。
● 腹脹出現較遲、明顯。
● 主要集中在中腹和下腹部,也可能是全腹部的脹滿不適。
● 嘔吐一般出現在低位腸梗阻病程的中後期。
● 最初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后變成帶有糞臭味的棕黃色腸液。
● 腸管完全梗阻時患者無大便,並停止排氣。
● 有些患者出現乏力、心慌、口渴和意識模糊等癥狀,但比較少見。
● 診斷低位腸梗阻的主要檢查包括X線、CT等。
● X線
● ● 直立位的腹部X線平片檢查對低位腸梗阻的診斷有重要價值。
● CT
● ● 可以幫助鑒別低位腸梗阻的原因,進一步明確梗阻部位。
● 醫生診斷低位腸梗阻主要依據患者是否存在腸道疾病病史,並結合臨床表現和X線檢查結果,三者綜合分析。
● 低位腸梗阻患者多有腸道原發病,例如腸套疊、克羅恩病、腸腫瘤等。
● 臨床多有陣發性腹部絞痛、嘔吐和腹脹等癥狀。
● X線檢查可見腹中部擴張的腸袢,階梯狀排列,並且結腸內無積氣。
● CT可以進一步明確梗阻部位,幫助鑒別低位腸梗阻的原因。
● 一些疾病如急性膽囊炎、急性闌尾炎等也會出現類似於本病的陣發性腹痛,同時可能有腹脹和嘔吐出現,但膽囊炎和闌尾炎發作時疼痛更劇烈,通過B超和X線檢查也能幫助鑒別診斷。
● 當患者出現上述類似癥狀時,應該儘早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科學、合理的檢查和治療。
● 低位腸梗阻以對症治療為主,必要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 嚴格禁食,可給予胃腸減壓。
● 梗阻位置較低的患者,可考慮應用較長的小腸減壓管。
● 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廣譜抗生素抗感染治療,預防腹腔、胸腔感染。
● 給予營養支持,並嚴密監測電解質檢查結果,隨結果調整液體方案。
● 適用於腸腫瘤、對症治療無效或診斷無法明確的患者。
● 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常用的包括剖腹探查、腸造口術和腸外置術等幾種術式。
● 低位腸梗阻多有反覆的腹痛和腹脹,影響進食和日常生活,給患者帶來生理和心理雙重的痛苦。
● 部分患者就診不及時,可能發展成腸穿孔、腸壞死,甚至導致休克。
● 繼發於腸惡性腫瘤的患者後期併發症多、預后差,可危及生命。
● 大多數患者經過積極的對症和手術治療能改善癥狀,減少複發,有些患者可達到治癒。
● 治療不及時和繼發於惡性腸腫瘤的患者併發症多,預后不理想。
● 多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暢,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 既病患者忌食辛辣油膩和刺激性食物,規律飲食,保證充足的營養供給。
● 手術前後注意選擇合適抗生素防治感染,減少併發症,促進好的預后。
● [1] 陳孝平,汪建平,趙繼宗。外科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趙玉沛。中華醫學百科全書:普通外科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7.
● [3] 吳肇漢,秦新裕,丁強。實用外科學:上冊。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