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三

2018年馬會雷執導電影

《又是一年三月三》是由馬會雷執導,劉之冰顏丹晨田娜主演的的劇情片。

影片講述男主人公黃永華作為上世紀70年代知青,多年後以“駐村第一書記”的身份回到故土幫助百姓脫貧致富的故事。

2018年10月3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獻禮片電影在北京首映。

劇情簡介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黃永華(厲家兵飾)作為知青到廣西邊境南山村下鄉勞改,與少女農杜鵑(仁青娜姆飾)相識相戀,單純美好的感情在二人心底留下淡淡的情愫。幾十年後黃永華(劉之冰飾)退休,他懷著感恩之情重新回到當初支邊的地方,年輕時“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熱血抱負,為了他犧牲奉獻頂罪的朋友和初戀,以及對祖祖輩輩生活在祖國邊疆人民的感激之情,使他對這片土地和人民有著深沉的熱愛與責任。這裡有剛毅果敢又不失女性柔美的村主任農香竹(顏丹晨飾),美麗善良、默默守護家鄉的壯族姑娘譚彩鳳(田娜飾),也有好吃懶做的醉鬼盧有望(於杪鑫飾)等少數抵制變革的村民。黃永華克服缺少青壯年勞動力、缺少資金等重重困難,帶領全村人挖通隧道引水,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無私奉獻,完成年輕時的未竟事業。
海報
海報

演員表


演員角色備註
劉之冰-
顏丹晨-
田娜-
於杪鑫-

職員表


導演馬會雷
編劇存文學、李華榮

角色介紹


  • 黃永華

    黃永華

    演員劉之冰

    黃永華曾經有過20世紀70年代知青下鄉的經歷,多年後,以“駐村第一書記”的身份回到當年支邊的地方——廣西邊境南山村,帶領村民克服重重困難,打通引水隧洞,解決了南山村世代乾旱缺水的棘手問題,並最終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 農香竹

    農香竹

    演員顏丹晨

    既有女性柔美,又兼具剛毅果敢,帶領村民共同抗旱、致富的村主任。

  • 譚彩鳳

    譚彩鳳

    演員田娜

    廣西邊境南山村村民,是一位美麗善良,勤勞勇敢的壯族姑娘。她沉著質樸,為了農村發展默默堅守在家鄉,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

幕後製作


• 導演帶著主創團隊開著小麵包車穿梭在陡峭的山路之上,經常夜路,被蚊子叮了很多包 [7]。
• 劉之冰為了塑造一個靈動的人物,經常在山裡頭走來晃去,切身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 [7]。
• 於杪鑫在拍一場夜戲時,剛好趕上大雨,劇組搭建的棚子已經難以抵擋。聽到外面有動靜,儘管已經是半夜,老鄉還是打開門請大家進去避雨 [6]。
創作背景
開機儀式
開機儀式
作為獻禮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大慶的大型勵志奮鬥情感年代巨制,《又是一年三月三》以精準扶貧為背景,圍繞廣西營造“三大生態”,實現“兩個建成”,助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展現邊疆穩定、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的美好主題。
拍攝過程
在拍攝方面,劇組深入廣西腹地密林取景,實景搭建還原了很多地域風貌景物,並且親到靖西一處農村,古香古色的建築群、寧靜幽密的群山、一望無際綠油油的草叢茂密而生,500公里的航拍鏡頭等等。

播出信息


劇照
劇照
早期宣傳
2018年3月1日,片方舉辦電影劇本論證會;4月26日,片方在廣西百色靖西舉行開機儀式;5月26日,影片完成前期拍攝工作,在靖西市順利殺青;10月31日,片方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映式。
出品公司
聯合出品廣西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廣西電影集團有限公司
乾鵬印象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
聯合攝製廣西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中共靖西市委員會
靖西市人民政府
廣西電影集團有限公司
廣西民族出版社
以上來源於:

獲得榮譽


獲獎時間獲獎屆次獲獎名稱備註
2017年9月第二十六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少數民族電影工程優秀劇本獎獲獎
2018年12月2018中國國際青年電影展特別推薦獎獲獎

作品評價


該片圍繞著愛的等待和犧牲主題,將主人公知青時期單純而美好的感情深度呈現,並以他多年後再次回鄉這條主線展開,沒有刻意煽情,有的只是基於對生活本身的探討延伸。
影片情感處理細膩,敘事冷靜,不論脫貧致富的過程,還是隱藏在歲月深處的雋永愛情,都娓娓道來。樸實無華的故事,沒有刻意煽情,有的只是基於對生活本身的探討延伸。悠悠歲月幾十載,故人相見與時代變革相呼應,令人感慨。人物之間不斷交織的愛怨情離,折射出傳統文化與現代思維的碰撞融合,引發觀眾對家園、土地、人性至善堅守的深度思索。(廣西日報評)
劇照
劇照
電影《又是一年三月三》展現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進行脫貧攻堅戰和追求中國夢的現實生活,通過較為複雜的情節結構、精巧的視聽語言、豐富的人物形象塑造,表達了邊境穩定、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的美好主題。在電影的文化表達上,該片浪漫化地融合了少數民族題材與主旋律敘事,將整個故事對準個體,書寫了歷史造就知青、知青改變歷史的宏大敘事。該片真實地反映出幹部在現實工作中所遇到的難題。但是,由於導演對整個影片的浪漫化風格定調,使有些困難的解決略顯簡單,存在一定敘事上的遺憾。在人物塑造與情感邏輯方面,創作者處理得較為真實順暢,既充滿現實性,又增強了故事的感染力。在視聽語言的創作上,該片展現了少數民族題材影片一貫的景觀再現優勢,具有形式感的構圖、頗具藝術性的拍攝角度,都展現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美好風光。儘管在風格表現和小人物塑造上略有遺憾,但瑕不掩瑜,是少數民族題材影片與主旋律相結合的成功實踐。(《光明日報》評)
該片思想深刻、內涵豐富,較為深刻地挖掘了歷史深度和思想深度,表現人物堅韌不拔的精神,在貧困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具有催人淚下的力量,給觀眾帶來藝術震撼。該片的題材角度選取獨具新意,切合時代脈搏,使之在同類題材中別開生面,選取黃永華這樣一個跟南山村有歷史淵源、情感糾葛的人物作為切入點來展開故事,情感穿透力強,藝術飽滿,影片對歷史敘述一脈相承,把歷史和今天打通,過去與現在兩條線的交叉、閃回,推動情節層層演進,令觀眾深深感動。該片具有史詩品格,把知青作為謳歌主體,表現他們陽光正面、不忘初心、不負鄉親的品質,人物之間的感情糾葛、衝突,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具有濃濃的情感力量。該片通過一個生動感人的故事,塑造了一批鮮活的知青形象,把知青的情感經歷和精準扶貧有機結合,不是政治圖解,沒有說教,讓人倍感親切。(《廣西日報》評)
該片故事情節真實,忠於歷史,它所表達的人與人、個體與集體、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包容與連接,令觀眾感動淚流。該片把民族精神、個人經歷和裹挾在時代中的溫暖人情緊密聯繫到了一起,它不再是與我們無關的、天方夜譚的傳說,而是確確實實發生過的歷史,關於“愛與等待”的故事更是引發觀眾的熱烈討論。(中國青年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