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仙鎮

飛仙鎮

飛仙鎮位於湖南郴州桂陽縣西北,鎮治飛仙橋,1993年改鄉建鎮。海拔高度:175米。飛仙是個傳統農業大鎮,民風淳樸,交通便利,地域面積廣,近2萬人口,下管轄15個行程村。北臨同縣的十字鄉,西接永州新田縣,南與嘉禾縣接壤,東面余田鄉。縣鄉公路織成網路,村組相通。境內特產有陶器和竹器。官田、新窯、梓木、謝家等村陶器生產已有四百年歷史。

行政區劃


列表

飛仙鎮下轄村:
飛仙村新窯村官田村浮湖村
理坪村梓木村青口村洪家村
汪嶺村塔水村社下村岩口村
甑井村洞尾村長隆村

謝家村

1、基本資料:飛仙鎮新要大隊謝家村人口1000多,主要收入為水稻種植、河沙打撈、林木生產等
2、近年來情況:大量的年輕勞動力外出廣東等地打工,家裡多為老人和小孩,全村普遍文化較低

人口數據


飛仙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0946
11053
9893
家庭戶戶數6007
家庭戶總人口(總)20932
家庭戶男11043
家庭戶女9889
0-14歲(總)5826
0-14歲男3264
0-14歲女2562
15-64歲(總)13523
15-64歲男7060
15-64歲女6463
65歲及以上(總)1597
65歲及以上男729
65歲及以上女86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9714

經濟發展


境內特產有陶器和竹器。官田、新窯、梓木、謝家等村陶器生產已有四百年歷史,所產水缸、酒罈、菜壇、油缽等陶製品色彩均勻光澤,深受縣內外用戶喜愛。現鎮內現已建成規模以上陶瓷廠2家。縣內人口最多的青口村,80%的勞動力熟悉製作竹片席、竹編席、竹麻將席、竹篩子等工藝,產品暢銷廣東、廣西和港、澳。飛仙竹器工藝歷史悠久,原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加工,目前投資2000萬元興建清口竹木器加工股份有限公司。改革開放后,飛仙鎮人大量外出務工經商,目的地主要是廣東沿海,其中青口及其附近村落多經營竹製品生意,新窯官田等村人多經營陶製品生意,勤勞的飛仙人民為新中國的發展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湖南郴州桂陽縣飛仙鎮中學
湖南郴州桂陽縣飛仙鎮中學
舂陵江從該鎮環繞而過,鎮內已建成有3個中型電站,裝機總容量5200千瓦。灌溉方面由河壩水輪泵提水,沿渠修築山塘和小水庫形成“長藤結瓜”,但仍有不少乾旱死角。境內河沙資源豐富,所產河沙既白又細且強度大。2000年,境內辦河沙場23處,置撈沙機22台,運沙機船32艘,河沙多運往縣城和嘉禾縣、新田縣等地。
近年來,境內各項基本建設日臻完善。古老的農貿市場飛仙圩,經改建、擴建后更趨繁榮,1100米水泥公路貫穿圩場南北,沿路公私建築樓房鱗次櫛比。有線電視、程式控制電話相繼開通,鎮政府、衛生院、計生站、鎮村學校等設施全面新建,呈現欣欣向榮景象。大部分自然村均已通水泥公路,08年又建有鎮區自來水廠,實現GDP18900萬元,同比增長12.6%;完成財政總收入229.5萬元,同比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676元,同比增長8%。
飛仙鎮
飛仙鎮
湖南郴州桂陽縣飛仙賓館:

旅遊資源


古迹有飛仙橋,建成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原橋中建有涼亭一座,供路人乘涼,亭中豎有一石碑,碑文記錄有此橋的規劃者及建成年代等,不過新中國建立后,石橋改建,涼亭被拆除,石碑亦被毀。飛仙橋是舂陵河上“三虹橋”之一。02年至04年連續幾年都發遭受了幾十年一見的洪水,飛仙橋經受了嚴峻的考驗,依然跨立在春林水上。橋東有縣辦第四中學。
湖南郴州桂陽縣飛仙鎮陶器生產之鄉
湖南郴州桂陽縣飛仙鎮陶器生產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