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麻風

咽麻風

咽麻風是一種接觸傳染病。咽麻風是由麻風桿菌感染引起的。咽麻風多見於廣東、廣西、四川、雲南以及青海等省、自治區。咽麻風主要表現為咽黏膜水腫,一般呈結節樣浸潤,黏膜乾燥萎縮,懸雍垂、硬齶、軟齶、齶弓及扁桃體等處均可發生結節性浸潤,病變破壞所致的缺損、瘢痕常呈放射狀等。咽麻風主要使用藥物治療。咽麻風具有傳染性,可感染其他部位引起病變。咽麻風早期治療治癒性較好,病變部位出現蔓延則預后較差。

就診科室


● 感染科、耳鼻咽喉科

病因


● 咽麻風是由麻風桿菌感染引起的。麻風桿菌進入人體后是否發病以及發病後的表現,取決於被感染機體的免疫狀態,尤其是與細胞免疫密切相關。
● 傳染源
● ● 未經治療的麻風病病人的皮膚及黏膜含有大量麻風桿菌,是主要的傳染源。
● 傳播途徑
● ● 直接傳播:麻風病人在噴嚏或咳嗽時,麻風桿菌懸滴可排放到空氣中或被塵埃吸附,健康人吸入這種帶菌的懸滴或塵埃,通過上呼吸道黏膜或破損的皮膚進入人體,這是麻風桿菌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
● ● 間接傳播:健康人由於接觸傳染性麻風病病人的衣物、生活用品或生產工具而致麻風桿菌傳染的可能性從理論上說是存在的,因為麻風桿菌在體外可存活數天。
● 易感人群
● ● 絕大多數人對麻風桿菌具有特殊的免疫力,只有少數人對麻風桿菌易感。

癥狀


● 咽黏膜水腫,一般呈結節樣浸潤,黏膜乾燥萎縮,懸雍垂、硬齶、軟齶、齶弓及扁桃體等處均可發生結節性浸潤,病變破壞所致的缺損、瘢痕常呈放射狀。

檢查


● 確診咽麻風依靠麻風桿菌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

麻風桿菌塗片

● 取活動性皮損組織液塗片,進行抗酸染色,鏡檢查看是否有麻風桿菌,有助於診斷。

組織病理學檢查

● 組織病理學檢查是用以檢查機體器官、組織或細胞中的病理改變的病理形態學方法,可以確定組織來源以及性質和範圍等,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的依據。

診斷


● 醫生診斷咽麻風,主要依靠病史、臨床癥狀、麻風桿菌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確診。
● 病史:有麻風接觸史。
● 臨床表現:全身皮膚黏膜或周圍神經損害。
● 麻風桿菌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檢查可見麻風桿菌。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皮膚黏膜損害等癥狀,容易與咽麻風混淆,這些疾病有結核、梅毒等。
● 如果出現以上類似的表現,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麻風桿菌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來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咽麻風主要使用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

● 氨苯碸(DDS)為首選藥物。副作用有貧血、葯疹、粒性細胞減少及肝腎功能障礙等。近年來,由於耐氨苯碸麻風菌株的出現,多主張採用聯合療法。
● 氯苯吩嗪(氯法齊明)(B633)不但可抑制麻風桿菌,且可抗Ⅱ型麻風反應。長期服用可出現皮膚紅染及色素沉著。
● 利福平(RFP)對麻風桿菌有快速殺滅作用。口服。

危害


● 咽麻風具有傳染性,可感染其他部位引起病變。

預后


● 咽麻風早期治療治癒性較好,病變部位出現蔓延則預后較差。

預防


● 避免接觸麻風病人。
● 對於密切接觸者要做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