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思想的自白
危險思想的自白
《危險思想的自白》是由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發行的愛情片,由喬治·克魯尼執導,山姆·洛克威爾、德魯·巴里摩爾、朱莉婭·羅伯茨等主演,於2002年12月31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改編自電視節目主持人查克巴里斯1984年出版的同名自傳小說,講述了他以作為電視節目主持人來掩護自己美國中央情報局殺手身份的故事。
影片劇照
演員 | 角色 | 配音 | 備註 |
山姆·洛克威爾 | 查克·巴瑞斯 | ||
德魯·巴里摩爾 | 潘妮 | ||
喬治·克魯尼 | 吉姆 | ||
朱莉婭·羅伯茨 | 帕特麗夏 | ||
瑪吉·吉倫哈爾 | 黛比 | ||
埃米里奧·瑞弗拉 | Benitez | ||
克里絲滕·威爾遜 | Loretta | ||
J.·托德·安德森 | Stud Bachelor | ||
布拉德·皮特 | Brad | ||
馬特·達蒙 | Matt | ||
魯特格爾·哈爾 | Keeler | ||
理查德·坎德 | Casting Executive Man | ||
克里絲塔·艾倫 | Pretty Woman | ||
阿齊瓦·高斯曼 | Playboy Party Guest | ||
戴爾·海耶斯 | NBC clerk | ||
薩拉·斯邁絲 | Tina | ||
迪克·克拉克 | Himself |
製作人 | 蘭德·拉維奇、史蒂文·索德伯格、鮑伯·韋恩斯坦、哈維·韋恩斯坦、Amy Minda Cohen、Stephen Evans、喬納森·戈登、Gym Hinderer、安德魯·萊澤、Far Shariat、Jeffrey Sudzin |
導演 | 喬治·克魯尼 |
副導演(助理) | Anne Alloucherie、Melissa V. Barnes、Fabrice Barrilliet、Simon Dugas、Agnieszka Kroskowska、Marisol'Ari' Oyola、Kenneth Roth、David J. Webb |
編劇 | 查理·考夫曼、查克·巴里斯 |
攝影 | 紐頓·托馬斯·西格爾 |
配樂 | Alex Wurman |
剪輯 | Stephen Mirrione |
選角導演 | Ellen Chenoweth |
藝術指導 | James D. Bissell |
美術設計 | Isabelle Guay、Nicolas Lepage、Jean-Pierre Paquet |
服裝設計 | 蕾妮·愛普勒Renée April |
視覺特效 | Louis Morin |
布景師 | Louis Dandonneau、Anne Galéa、Robert Greenfield |
查克·巴瑞斯 演員 山姆·羅克威爾 一個奢靡、誇張、好色的傢伙,一心要出名發財。他憑藉機遇當上了電視台綜藝競賽節目的主持人,又恰巧被中央情報局的吉姆看中,要把他訓練成為特工。 | |
危險思想的自白 | 潘妮 演員 德魯·巴里摩爾 查克長期的朋友兼情人,兩人是在查克光著身子在廚房找東西時撞見而認識的,而那時其實是查克和她的室友上床后。兩人在一起后查克卻一直猶豫不肯娶她。 |
危險思想的自白 | 吉姆 演員 喬治·克魯尼 中央情報局的幹探,看中了主持人查克,想利用他的身份作掩護,把他培養成獨立合同殺手,來幫自己執行暗殺計劃。在查克接受了幾周的秘密訓練之後他開始派發任務。 |
危險思想的自白 | 帕特麗夏 演員 朱麗婭·羅伯茨 中央情報局的情報員,一個危險又刺激的蛇蠍美人,性感魅力無窮,同時又極其神秘危險,作為幫手在暗中幫助查克執行任務。 |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候選人 | 獲獎情況 |
2003 | 第53屆 | 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男演員 | 山姆·洛克威爾 | 獲獎 |
2003 | 第53屆 | 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 喬治·克魯尼 | 提名 |
80年代末,哥倫比亞公司買下小說《危險思想的自白》的電影版權,公司指定由吉姆·麥克布萊德擔綱導演,可後者選定的主演理查德·德萊福斯拒絕翻看劇本,隨後拍攝計劃便隨之擱淺。1997年,製作人安德魯·萊澤從哥倫比亞公司手中買下版權,華納兄弟影業公司著手籌拍,同年編劇查理·考夫曼完成了劇本初稿。在柯蒂斯·漢森同意簽約執導之後,以西恩·潘、喬治·克魯尼和德魯·巴里摩爾為首的演員陣容也初步敲定。但是漢森後來放棄,導演P·J·霍根成為替代人選,但也沒能與華納達成共識。2000年10月,華納兄弟公司開始尋求轉讓該片。幾經周折之後,布萊恩·辛格、羅素·克勞、凱文·史派西、愛德華·諾頓、本·斯蒂勒和約翰尼·德普全都無緣該片。最終,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同意投拍和發行該片,而導演由首執導筒的喬治·克魯尼擔綱。
• 由於該片拍攝預算僅為3000萬美元,所以喬治·克魯尼說服朱莉婭·羅伯茨和德魯·巴里摩爾將片酬降至25000美元,而布拉德·皮特和馬特·達蒙更是分文不取。
• 米拉麥克斯因朱莉婭·羅伯茨的加盟而決定注資投拍,而她的戲份僅用6天便拍攝完成。
•妮可·基德曼是扮演CIA特工沃特森的最初人選,她為出演《時時刻刻》而放棄了該片。
• 該片是喬治·克魯尼的導演處女作,他也出演了片中一個次要角色。
製作公司 |
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美國) |
Kushner-Locke Company(美國) |
美國威秀影片公司(美國) |
Allied Filmmakers |
Mad Chance(美國) |
Section Eight Ltd(.美國) |
NPV Entertainment |
發行公司 | |
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美國] | Miramax Home Entertainment[美國]DVD |
RCV Film Distribution(荷蘭) | 亞提森娛樂(美國)]DVD |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Germany)GmbH(德國) | Humax Pictures Inc.(日本) |
博偉國際(阿根廷) | Eagle Pictures S.p.a.(義大利]) |
Gativideo(阿根廷)DVD | Alliance Atlantis Home Video(加拿大)DVD |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Spain S.A.(西班牙) | Imagem Filmes(巴西) |
Cinergia Ltd.(烏克蘭) | Imagem Filmes(巴西) |
GAGA Communications(日本) |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UK(英國) |
West(俄羅斯) | GAGA(日本) |
Ascot Elite Entertainment Group(瑞士) | 騰達國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台灣) |
博偉國際(英國) |
上映地區 | 上映時間 | 上映地區 | 上映時間 | 上映地區 | 上映時間 |
美國局部 | 2002年12月31日 | 芬蘭 | 2003年4月18日 | 法國 | 2003年6月11日 |
中國台灣 | 2003年10月3日 | 義大利 | 2003年4月24日 | 斯洛伐克藝術電影節 | 2003年6月24日 |
中國香港 | 2003年3月20日 | 德國 | 2003年4月24日 | 菲律賓 | 2003年7月16日 |
美國 | 2003年1月24日 | 奧地利 | 2003年4月24日 | 澳大利亞 | 2003年7月24日 |
加拿大 | 2003年1月24日 | 希臘 | 2003年4月25日 | 韓國 | 2003年7月25日 |
土耳其 | 2003年2月7日 | 匈牙利 | 2003年5月1日 | 愛沙尼亞 | 2003年7月25日 |
柏林國際電影節 | 2003年2月10日 | 巴西 | 2003年5月1日 | 美國 | 2003年8月15日 |
以色列 | 2003年2月20日 | 挪威 | 2003年5月2日 | 哥倫比亞 | 2003年8月15日 |
荷蘭 | 2003年3月6日 | 菲律賓馬尼拉 | 2003年5月7日 | 日本 | 2003年8月16日 |
英國 | 2003年3月14日 | 立陶宛 | 2003年5月9日 | 紐西蘭 | 2003年8月21日 |
比利時 | 2003年3月19日 | 斯洛維尼亞 | 2003年5月15日 | 委內瑞拉 | 2003年9月24日 |
丹麥國際電影節 | 2003年3月31日 | 瑞士德語區 | 2003年5月15日 | 波蘭 | 2003年11月21日 |
俄羅斯 | 2003年4月10日 | 捷克 | 2003年5月15日 | 巴林 | 2003年12月31日 |
冰島 | 2003年4月11日 | 丹麥 | 2003年5月15日 | 印度尼西亞 | 2004年3月17日 |
瑞典 | 2003年4月16日 | 阿根廷 | 2003年5月22日 | 西班牙 | 2004年6月25日 |
該片作為喬治·克魯尼的導演處女作還是很令人印象深刻的。評論界認為在該片中編劇查理·考夫曼將原著改出了深度,給予貌似荒誕的情節以合情合理的解釋,電影成功必然少不了他的功勞。雖然影片動用了大量的明星陣容,但是歐美評論界對喬治·克魯尼影片拍攝的處理手法還是持讚賞態度的,稱讚該片是一部精明、新穎和值得觀賞的電影。但同時也指出,結尾還是有些空洞,整部片子情節也還不夠連貫,有拖沓的地方。該片也是山姆·羅克威爾首次擔當男主角,表現還算不錯,將男主角演出了一定的深度。(《奧斯汀紀事》、《西雅圖時報》、網易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