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性斜頸

先天性肌性斜頸

先徠天性肌性斜頸俗稱歪脖子。頸部活動受影響,頭偏向一側為主要表現的疾病。一側胸鎖乳突肌攣縮、肥厚、緊張和纖維化引起頸部一側變短,頸部活動受限。頸部可摸到硬而無疼痛的梭形腫物,先天性畸形在生后即存在,也可在生后2~3周出現。一般進行頸部牽拉即可矯正,無效者或出現面部畸形者手術治療,治療后一般效果較好。少數患兒頸部腫塊在2~6個月內自行逐漸消失,不遺留斜頸;有些患兒未經治療,肌肉逐漸攣縮硬化,頭部因攣縮肌肉的牽拉而發生斜頸畸形如不及時治療還可造成永久性斜頸。

就診科室


● 小兒骨科或小兒外科。

病因


● 先天性肌性斜頸發生的原因還沒有定論,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頸部肌肉的發育不良。
● 胎位的異常。
● 產傷。

癥狀


● 先天性肌性斜頸會出現活動受限、斜頸畸形、頸部腫塊、顏面部畸形等表現。

早期癥狀

● 病初患兒頭部運動略受限,但無明顯斜頸現象。

典型癥狀

● 畸形,活動受限
● ● 嬰兒出生后,家長可發現患兒頭部向患側傾斜,面部向健側旋轉,下頜轉向健側,2~3周后斜頸畸形更加明顯,做頭轉向健側的動作明顯受限。
● 頸部腫塊
● ● 一般在出生后或出生后2周內,可摸到頸部一側腫塊,腫塊呈梭形,無壓痛。
● 面部畸形
● ● 2歲後會出現面部發育畸形(面部不對稱),雙側眼外角至口角的距離不對稱,患側距離縮短,健側增長。

檢查


● 體格檢查
● ● 觸診可發現硬而無疼痛的梭形腫物,與胸鎖乳突肌的方向一致,在2~4周內逐漸增大,然後開始退縮,在2~6個月逐漸消失。也可不消失。
● X線檢查
● ● X線片未見頸椎異常可做出診斷。
● 超聲檢查
● ● 患側胸鎖乳突肌肥厚寬大,其內有條索樣腫物。

診斷


● 醫生可根據病史、臨床表現、X線檢查進行診斷。
● 30%~40%的患者有難產或臀位產史。
● 出生后2周左右頸部出現無痛性、硬性包塊,頭向患側偏斜,頸部活動受限。
● 頸椎X線正側位片可排除頸椎畸形。
● 頸部超聲可看到患側胸鎖乳突肌肥厚寬大、其內有條索狀腫物。

鑒別診斷


● 斜頸有可能是先天性頸椎發育異常引起的,也可能是眼科疾病、耳部疾病、神經性疾病引起,需要通過相關檢查才能做出準確的診斷。
● 頸部包塊應該和頸部引起頸部淋巴結腫大的疾病相鑒別,如淋巴結核或者腫瘤等疾病。
● 先天性肌性斜頸還需要和習慣性斜頸相鑒別,後者是由於長期不良姿勢引發的,沒有頸部腫塊,通過改變不良姿勢等方式可以治癒
● 醫生通過體格檢查和X線檢查可以進行鑒別。

治療


● 早發現、早期保守治療可獲得良好療效,是預防頭面、頸椎畸形的關鍵。晚期斜頸可以手術矯正,合併的面部畸形、頸椎側凸則難以恢復正常。
● 保守治療
● ● 1歲以內,可進行保守治療,包括局部熱敷、按摩、手法矯正和矯形帽外固定。每天局部輕柔按摩、熱敷,適度向健側牽拉頭部,每天數次。多數可獲得滿意效果。
● 手術治療
● ● 經保守治療無效,或就診已晚、年齡超過1歲者,可行手術矯正。胸鎖乳突肌部分或完全切斷術是最常用的手術方式。

危害


● 先天性肌性斜頸的患者容易發生面部畸形、視力偏斜,若畸形不及時糾正,面部畸形加重,最後顱骨發育不對稱,影響患者的形象,使患者產生自卑感,給社交帶來嚴重影響。
● 由於患者頭部活動功能受限,會給患者正常的工作及生活帶來很多不便。
● 由於頸部長期處於不良姿勢,可能導致患兒出現寰樞關節半脫位。

預后


● 只要及時發現、及早治療,經一年左右的保守治療,大部分患兒可以治癒。5歲以上者,因繼發畸形較重,面部變形較難恢復。

預防


● 本病為先天性疾病,有些是在患兒出生過程中難產所致,因此及時處理產科情況,對預防先天性肌性斜頸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