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關廟鎮的結果 展開

關廟鎮

安徽臨泉縣下轄鎮

關廟鎮,位於安徽西北部與河南交界處。兩省界牌在鎮西處將小鎮劃分成兩部分:鎮東屬安徽,鎮西(張庄)屬河南。該鎮陰曆單日逢集,安徽河南兩省物資交流邊鎮貿易集市。關廟鎮屬大陸性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降水量適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春暖而多雨,冬寒而少雪,夏熱而雨水充沛,秋爽而天氣晴朗。

關廟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鎮,原名叫關家鋪子。後來為何改叫關帝廟,這裡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東漢的創建者劉秀,當年在一次戰鬥中失利,被敵軍追趕路過此地,人困馬乏,口渴難忍,遂向井邊汲水的一位頭插鮮花的姑娘討水喝,請求避難,這位姑娘就讓劉秀進屋藏了起來,劉秀才躲過敵軍的追捕。這件事不知如何被村裡人傳了出去,大家在姑娘背後風言風語,認為她未出嫁就與陌生男人來往,敗壞了風氣。在當時的封建禮教下,姑娘不堪忍受譏諷,投井自盡了。後來劉秀當了皇帝,想感謝這位姑娘,派人來尋訪姑娘,屬下人彙報了姑娘已死的消息,劉秀心中甚感內疚,乃下詔在此地建座廟宇。廟裡塑一位頭插金花的村姑像,人們就改稱此地為關廟,建鎮后叫關廟鎮。

地理環境


關廟鎮地處皖、豫兩省,四縣結合處,S102省道穿境而過,西臨國道106線,是安徽省西北部的一個農業大鎮。面積72平方公里,12個村委會,1個園藝場,105個自然村,13736戶,常住人口43750人(2017年),耕地62444畝。
關廟鎮
關廟鎮

經濟


關廟鎮物華源豐,人傑地靈,境內有三個大中型農貿市場:關廟集、毛明集、姚寨集和魏寺集,日成交額近百十萬元,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2007年該鎮大農業總產值1.9億元,糧食產量達2.1萬噸,國民生產總值3.1億,人均純收入2780元,招商引資1600萬元。關廟鎮歷史悠久,據記載明清時期關帝廟就已成為集鎮,商賈雲集,貿易繁榮,境內有帝廟、貓女寺、魏寺、清涼寺等古迹遺址,文化底蘊豐厚。牛庄村佔全鎮的面積348平方米,人口佔25%。
關廟鎮
關廟鎮

社會


發展歷程

關廟鎮黨委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始終把發展富民強鎮作為第一要務,引導群眾走產業結構調整之路。首先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推行“間~混~套”模式種植,提高複種指數,提高農作物單位面積的產出率,深化農產品加工,增加農民的純收入,關廟鎮的“同益水洗芝麻”、“大樓麵粉”、“薄荷油”和“雙苞菇”都打入外地市場;其次實施畜禽品種改良,主要以園藝場、毛明、姚寨畜禽改良場為依託,以“綠康蛋雞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建立規模養殖示範點,以帶動千家萬戶走共同富裕之路。該鎮蛋雞存欄量位居全縣第一。雞蛋已註冊商標,不久,“綠康”牌雞蛋將銷往全國各地。該鎮還與江蘇、北京、天津等地勞務輸出中心建立聯繫,並成立了勞動力固定就業培訓點,全鎮有100多個建築、防水、裝潢工程隊,活躍於全國各大中小城市,既為該鎮剩餘勞動力就業開闢了新途徑,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還為該鎮的經濟發展培養了一個新的亮點。眼下,該鎮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正引資開發關廟集鎮,努力把關廟建成安徽西部的“橋頭堡”。
關廟鎮
關廟鎮

獲得榮譽


關廟鎮黨委政府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帶領全鎮人民,改革創新,銳意進取,以依法治鎮,科技興鎮,富民強鎮的新理念,努力創建“和諧關廟”。2007年各項工作都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先進單位:林業生產被縣綠化委員會評為“一等獎”、計劃生育連續兩年得“黃牌”,經過努力2007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一等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安全生產工作評為“先進單位”、招商引資、信訪、黨建和武裝都受到上級單位的表彰。
關廟鎮
關廟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