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條詞條名為漁村的結果 展開
漁村
山東利津縣刁口鎮漁村
1985年4月,漁村劃歸河口區,隸屬孤島辦事處。
目錄
1992年孤島辦事處撤銷,成立孤島、仙河兩鎮,漁村被劃歸仙河鎮至今。該村現位於仙河鎮政府南2.5公里處,是仙河鎮最南面的一個村,東西長1650米,南北長1850米,總面積4583.3萬畝,共177戶、548口人,耕地750畝。
漁村剛成立時,400畝地、1頭牛、1輛地排車、200斤大豆種子和80斤花生種子是當時全部集體財產。寧可乾死累死也不窮死的漁村人民並沒有因此而氣餒,村中青壯年勞動力不怕苦不怕累到軍馬廠聯合農場打工掙錢買來糧種、農具和牲畜,發展糧食生產,當年就解決了溫飽問題。此後,小麥、大豆等連年獲得豐收,人均口糧達到了400餘斤,每年工值0.68元,這在當時收入相當可觀。
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到漁村安家落戶者不斷增加。1975年全村已有280人,集體固定財產由原來的500元增加到了10萬元。在搞好農業生產的同時,村中抽出部分勞動力從事副業生產,根據季節和本地的資源優勢,秋前割紅柳、白柳,秋後割葦子搞柳編,大大增加了村集體和個人的收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生產聽隊長指揮、社員憑工分吃飯成為歷史,確立了農民的自主地位,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村民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隨著油田開發建設的大規模展開,漁村土地受到佔用和污染,再加上地處退海之地,土地鹽鹼化日趨嚴重以及缺水等原因,1984、1985年村黨支部帶領群眾轉變向貧瘠的土地要飯吃的傳統觀念,發揮地處油區的優勢,依託油田大力發展勞務、運輸、建安等第三產業,先後在孤島、仙河成立了150餘人的裝卸搬運隊伍,家家戶戶購置拖拉機為礦建運送磚、水泥、砂石料等物資,後來購買翻斗車、拖掛車、挖掘機、裝載機等大型車輛。目前全村80%以上的村民從事勞務、運輸等第三產業。2006年人均收入6500元。該村曾被授予區經濟十強村、市級小康文明村、省級衛生村等稱號。
漁村[山東利津縣刁口鎮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