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船

他們的船

電影《他們的船》是以2006年7月,湖南南部因“碧利斯”熱帶風暴而引發的一場五百年未遇的特大山洪災害為背景,平實地講述了災民柳葉嫂一家在災后所表現出的堅強、樸實、善良與寬容;通過“一隻小木船”的修復闡述了:一個民族只要精神不倒,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來面對和迎接一切已經經歷過或沒有經歷過的災難。

劇情介紹


一場驚恐萬壯的大災難過後,失去的已永遠失去……
心是靜靜的,湖水是靜靜的,滿目蒼痍的群山是靜靜的……
湖岸邊有一戶溫馨的人家,當家人大牛在卻這次洪災中因救人而永遠的失蹤了,守寡帶大兒子的娘無法承受大牛的死,她不相信兒子就這麼走了,哭瞎了眼,每天去湖邊呼找大牛,靜靜的湖面上因而常常飄蕩著娘一聲聲悲涼的呼兒聲,瞎眼婆的精神也因此變得有些恍惚了……
柳葉嫂侍奉著婆婆、帶著年幼的兒子,忍著悲痛,堅強的挑起了一家人災後生活的重擔……全家被毀的河木樁被老支書鐵秤桿臨時安置在柳葉嫂家中,同時幫忙照看每天去湖邊的瞎眼婆,瞎眼婆在時瘋時癲中把河木樁認成了自己的兒子大牛……
善良的河木樁盡自己的可能幫助著這個家,他的到來為這個破碎的家增添了男人的氣氛,裊裊升起的炊煙中有了溫暖……
在一個月圓高照的夜晚,河木樁向這個家坦然的說出了心中的一切,原來在洪災的當晚,大牛在精疲力盡的救人後落水了,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巧遇了河木樁的船,但裝著一船老少的小木船無法再裝下一個人,大牛毅然鬆開了緊抓船幫的手……河木樁因此深深地負疚,但這個家用博大的愛寬容和諒解了河木樁,河木樁在與這一家人的相處中,似乎也融入到了這個家中,這個家又有了笑聲,而河木樁與柳葉嫂心中,似乎在滋長著另一種寧靜的情感……
河木樁在泥濘中找到了當晚大牛在洪水中划的那隻船,將這隻船修復如新……
一個清新的早晨,河木樁和柳葉嫂划著這隻修復如新的船走向了大湖的遠處……

演職員表


職員表
▪ 出品人:丁暉;樂根成;黃河▪ 製作人:黃河▪ 導演:吳祖雲▪ 編劇:江南雨;王青偉▪ 攝影:鍾勇▪ 配樂:楊天解▪ 剪輯:周影▪ 藝術指導:鄭洞天▪ 美術設計:曹斌▪ 錄音:李海燕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河木樁楊光華三十多歲。憨厚與善良的本性中,藏著男人的陽剛之氣。
柳葉嫂王嘉三十歲左右。心地善良的農村女性。
湖伢子陳澤八歲左右。一個很倔強的孩子。
瞎眼婆李坤棉六十多歲,柳葉嫂的婆婆。

角色簡析


柳葉嫂:三十歲左右。心地善良的農村女性。丈夫在洪災中救出十幾個人,自己卻被洪水吞沒。她來不及多流淚,侍奉著為兒子哭瞎了眼的婆婆,撫養年幼的兒子。她挑起災后重建的重擔,女性的傳統美德她都具有。強忍悲痛也就是她的堅強,她的寬容也正是她的忍辱負重。一切都在默默承受,臉上儘管很難看到笑容,然而卻照樣有著細微而豐富的表情。表演時怎樣尋找人物的行為動作?其依據是,自然災難給她帶來巨大不幸,她卻仍然知道,人不能只顧自己。她覺得自己不能多拿救濟物質,多拿了會對不起死去的丈夫。她是個不相信眼淚的強者,卻又會情不自禁地落淚,但那只是默默地,不會哭出聲來。她是一個女人,深切懷念著自己的丈夫,對丈夫有著銘心刻骨的愛。在與河木樁的關係處理上,女人對異性的感覺於她而言巳是封存起來了,然而卻又在不經意之間自然流露……
河木樁
河木樁
河木樁:三十多歲。憨厚與善良的本性中,藏著男人的陽剛之氣。話不多,內心世界卻很豐富。房屋被衝垮,家人被洪水奪去生命,可想而知,心裡該承受著多大悲痛。他想忘記一切,然而在他幾乎麻木的心靈里,卻無法忘掉捨去自己生命而救下十多個鄉親的好兄弟大牛。他常常悄無聲息地睜著雙眼想,想自己那天怎不救出大牛。他甚至覺得,大牛的死除了小木船超載的原因外,就怪他自己‘貪生怕死’。他為此歇斯底里,仰天咆哮。這個平時話語不多的人,發狠起來卻甚是粗豪。此人一般情況下不會笑,笑起來也只是咧咧嘴,很憨厚。對柳葉嫂的情感,應是一種極為內在的人本潛能……。除了會幹各種農活,他還會駕船、修船、打漁。他為自己沒能搭救大牛而深深懺悔,因而把大牛遺留下的一把嗩吶,吹得驚天動地、凄婉無比……
瞎眼婆:六十多歲,柳葉嫂的婆婆。和千千萬萬母親一樣,她也痛愛著自己的兒子,然而兒子卻永遠離她而
《他們的船》劇照
《他們的船》劇照
去。兒子大牛的死使她哭瞎了雙眼,變得精神恍惚。她不願面對殘酷的現實,讓自己生活在想象之中。在她的潛意識中,河木樁成了自己巳經死去的兒子。在這個人物的另一面卻是多麼令人震驚,在幻覺中活著,在這樣活著的過程中,許多下意識的細節、語言和肢體動作都表明,老人不僅沒有瘋,而且從骨子裡,她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偉大母親。她有時在言語上會顯出幾分“刻薄”,而這恰是她性格里獨特的一面。透過這‘獨特’,看到的是她的慈祥與善良。通過視覺語言的層層遞進,慢慢完成了人物塑造,這個雙目失明的老人,心境原來像湖水一樣的明朗、開闊。令我們深感不安的是,她會常常不由自主地,一個人在湖邊尋找永遠也回不來了的兒子……
湖伢子:八歲左右。一個很倔強的孩子。當他知道河木樁沒救他的父親,非常憤懣;當著河木樁的面,扔棄河木樁給他買的新書包。他上學過不了河,卻拒絕讓河木樁幫助,甚至用牙將河木樁咬出了血。值得提請注意的是,孩子此類行為動作,皆源自於這場巨大的洪災。一個孩子,失去了父親,自然有著難於言表的悲痛。他曾經恨河木樁,但後來也像奶奶和媽媽一樣原諒了他,並與河木樁成為了好朋友。他有幾分鄉下的孩子的頑愚和蠻氣,但那只是表面現象,事實上他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他很愛自己的父親,與父親遺留下的嗩吶,糾葛成刻骨銘心的情結。
老村長:一方面他是善良的農民形象,另一方面又是個主持公道的好村長。他具有代表性,也是人物的符號功能。通過他不難感覺出,這兒的人們在經受災難之後,表現出了難能可貴的樂觀。通過他,也能體現政府形象、及千萬援助者們的人道主義精神。

影片評價


在共通的人物情感領域中注入“南方特色”,大概也是一種尋根意味上的文學情懷。在抒發詩意的同時,追求南方山風輕輕吹過的那般清和日麗的意境,使風俗民情於綺麗風光中悠然展示,讓濃郁的人情在淡雅的風格里婉轉而纏綿。人情的詮釋是給予心靈以豐富的文化與思想內涵,在高度文化品味的涵蓋下,構成人物命運關係及由此形成人物內心微妙的情感世界。從某種意義上講,闡述和表達人情也就是《他們的船》內容的全部。若把這部電影當成一份“人情譜”,則可列為如下幾層:
河木樁與大牛娘。
河木樁與柳葉嫂。
河木樁與湖伢子。
柳葉嫂與瞎眼婆婆、及兒子。
他們對死者大牛悲情與思念……
《他們的船》表面風格屬於優雅,卻不失濃郁的人情。首先是漫佈於全劇的詩情畫意。面對美麗的東江,你會讚歎大自然的優美;然而情感與思想必然相聯,當你看到洪災后的景象,會因這場災難而變得肅穆無聲。你在災后的土地上體驗與探尋,不難發現在情感世界里可開掘的不僅僅只是悲傷,還有著人性堅強與善良的各個層面。溶化心中無限的傷和痛,尋覓災難中人性的弱脆與祟高,卻原來《他們的船》包容著對於生命的嚴肅思考。

獲獎情況


第十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環保電影,傳媒大獎最具潛力女演員獎。

影片製作


影像特徵
山清水秀的南方山區,有時翠綠蔥蘢,有時淡如水墨。本片外景的特殊性將對此有所束縛。我們所要表現的東江水庫雖說很美,但並非原生態的自然湖泊,難度在於弄不好會成為普通的風光介紹,所要的‘詩情畫意’則出不來。災後景象中,沒有小橋流水人家,也無炊煙裊裊的村落,更失去了美麗田園的煙雨朦朧和往日那優雅的鄉村意境。令人興奮的是,我們完全可以從那些束縛中掙脫出來,於“災難”中尋找本片獨特的氛圍和意境。可多營造畫面的氣氛,如:雨、晨霧、暮靄、及水的透明度與質感。在靜態而凝重的畫面中強調人物動作;適當運用運動鏡頭時,應考究運動的合理性。影調與色彩處理,應考慮季節與地理環境的變化因素。時值深秋,黃色與湖水的深綠形成迷人的的中性階調。夜景與日景合理搭配,夜景不宜太多,有些夜景可改為日景拍攝。做“水”的文章,儘可能拍出水的透明感、水的質感(條件許可的話,可在後期通過特技作較佳處理)。光的強度與光質從根本上影響著影像質量,既強調明暗反差,造成藝術“沉重感”,又必不可放棄畫面中人與景物的質感。單幅畫面的畫質與本片和諧而深遠的整體意境,形成我們執著追求所得的藝術感染力,從而達到一種整體影像效果:讓生命與詩意融為一體,讓思想與內涵溶化在平實的生活境界之中。
外景選擇與場景加工
充分利用現有外景的前提下,思考搭景問題。估摸需要搭建或局部加工的聲景有:柳葉嫂家、災區的村落、船停放的湖灘、臨時小學校……搭景選擇地點非常重要,在根據劇作內容的同時,還需高度發揮創造性。如,搭建柳葉嫂家,既要體現災區特定環境,又要有一種美的韻律。當然還需考慮表演調度、布光等諸方面之因素。“災后場景”的處理上,虛實相間,既實又虛,既要體現災區特點,又要注重藝術造型的意境。如,在斷壁殘垣中可搭些帳篷作點綴……這次場景比較分散,拍攝上會成倍增加難度,這需我們做好充分的精神準備,和配置良好的技術裝備。
民俗特點
這是個經常被人說,卻很難真正去做、更難做好的話題。取民俗精華,蓄思想與內涵,上文化檔次;傳承民俗中的大雅與大俗。如,湘繡的俗可為大雅之俗,竹製品手藝可謂大俗之雅。宗旨是要將南方民俗中的精髓包容其中。嗩吶,是全片一件極其重要的道具,吹嗩吶的戲很多,望能對它的‘特色’引起足夠重視。
人物造型的地方特色
拍攝南方的東西,要把人物弄得具有南方特色。人物造型時,髮式、服裝,均應溶入到現實生活的環境之中,讓表演者就是災後生活中的人。藝術化的處理南方的“山清水秀”,將高反差的人物影像,置入南方農村別緻的畫卷之中。表演者設計人物的行為動作,用心去體驗角色的時,應考慮農村生活的特點。如駕船、吹嗩吶等。
聲音問題
聲音是造型的重要部分。在結構影片及創作思維之時,應注重對各種聲音的處理。在台詞方面注意語言特色,既語言中的南方韻律,以此增強真實性,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徵。南方人的粗獷與北方人之豪放,二者之間既有微妙差別又有著及其相近的共同之處。我們穩約感到,在多元化的音響構成里,“嗩吶聲”似乎應起到引領全篇的統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