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岩學院

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龍岩學院(LongyanUniversity),坐落於著名革命老區——福建省龍岩市,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學校前身為創辦於1958年的龍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01年原福建資源工業學校併入龍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04年5月,正式升格更名為龍岩學院。2018年1月,學校新增為福建省2018-2020年碩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立項建設名單。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總佔地1300多畝,校舍建築總面積約4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約2億元;有12個二級學院和1個教研部、2個研究院,41個本科專業,所設專業涵蓋文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農學、藝術學等八大學科門類;共有專任教師700餘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2萬人。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龍岩師範專科學校
龍岩師範專科學校創辦於1958年,附設在龍岩師範學校,設中文、數學班,招生93人,學制1年。1959年8月,學校搬遷至龍岩縣東肖鎮。建有教學大樓1座、教工宿舍1座、學生宿舍2座以及膳廳、廚房等,基建總面積為5690平方米。
1960年學校擴大招生,增物理、化學、俄語班,學生310人,學制2年,教職工60人。並辦師資短訓班,學員65人。國家三年困難時期,停止招生,辦初中語文、數學教師進修班,學員40人,教職工81人。1962年奉令停辦,校舍移交給當時暫遷龍岩的廈門大學使用。
龍岩學院
龍岩學院
1975年,龍岩師範招大專(3年制)數學科1班,55人,1977年龍岩師範附設龍岩地區師範大專班,設中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5個專業,10個班,招生455人。其中,1978年所辦物理大專班,附設在上杭一中,中文大專班設於松濤小學。
1978年,師專籌備領導小組在鳳凰隔籌建校舍,各大專班仍設在龍岩師範。
1980年秋,龍岩師範大專班先後遷入新校舍。
1983年12月複名為龍岩師範專科學校,學制2年、3年並存。
1984年增設政教、歷史、生物、體育4個專業,共9個專業,22個班,學生535人,教職工209人。1987年全校共設26班,學生992人。教職工283人,其中副教授6人,講師45人,助教78人,工程師4人,主治醫師1人。1993年龍岩師範專科學校升格更名為龍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福建資源工業學校
體育館
體育館
1958年,福建省煤礦技術學校創辦,校址在龍岩市東肖鎮。
1962年停辦。培養畢業生927人。
1974年復辦,定為福建省煤炭工業學校。
2000年福建煤炭工業學校更名為福建資源工業學校。
合併建校
2002年,福建資源工業學校、福建省煤礦技工學校、福建煤炭幹部學校撤銷,併入龍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2004年,龍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龍岩學院。
2007年,學校成為學士學位授權單位。
2012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
2018年1月,學校新增為福建省2018-2020年碩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立項建設名單。

辦學條件


院系設置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設有12個二級學院,有41個本科專業,所設專業涵蓋文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農學、藝術學等八大學科門類。
院系專業名稱授予學位
師範教育學院漢語言文學文學
漢語國際教育文學
心理學教育學
學前教育教育學
小學教育教育學
音樂學藝術學
美術學藝術學
外國語學院英語文學
日語文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管理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
財務管理管理學
旅遊管理管理學
投資學經濟學
傳播與設計學院廣播電視學文學
產品設計藝術學
數學與信息工程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理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理學
軟體工程工學
物聯網工程工學
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工學
物理學理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學
車輛工程工學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工學
化學與材料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工學
化學理學
應用化學工學
環境工程工學
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工學
動物醫學農學
生物科學理學
動物科學農學
資源工程學院採礦工程工學
測繪工程工學
地質工程工學
土木工程工學
體育與健康學院體育教育教育學
運動康復理學
奇邁學院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學
產品設計藝術學
車輛工程工學
土木工程工學
物聯網工程工學
財務管理管理學
學前教育教育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師資隊伍

截至2020年12月,現有教職工10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700餘位、教授100多位、博士近200位;雙聘院士1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9人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省級人才70多人次。

學科體系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堅持學科專業一體化發展理念,逐步形成了“以文理為基礎,做強應用學科、做精教育學科”的“一體兩翼”的學科專業布局。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入選福建省示範性產業學院1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5個、省級特色建設專業7個、省級創新創業教育試點專業5個、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7個,省級一流專業6個,省級重點學科6個,省級應用型學科4個。
省級重點學科:獸醫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校級重點學科:軟體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應用化學、生物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中國語言文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應用經濟學、體育學

人才培養

龍岩學院
龍岩學院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建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5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5個,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精品課程11門,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7項,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建立了158個實習實訓基地。
國家級特色建設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動物醫學
教育部控制審批辦學專業:旅遊管理
省級特色建設專業:英語(師範)、市場營銷、生物技術等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動物醫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國際經濟與貿易;軟體工程
省級教學團隊:數學基礎課教學團隊等
省級精品課程:古代文學、英語教學法、數學分析、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獸醫傳染病學、遺傳學、動物生物學、微生物學等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礦業工程實驗室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福建省機械類專業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福建省地方院校新型獸醫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福建省生物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福建省採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等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止2020年12月,學校現有福建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產學研示範基地2個、省級行業技術開發基地2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3個、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個、省高校智庫1個、院士工作站2個、省級技術轉移中心1個等23個省級以上科研平台。學校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等各級各類科研課題2400餘項。
福煤實驗樓
福煤實驗樓
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預防獸醫學與生物技術福建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人畜寄生與病毒性疫病防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龍岩學院客家學研究中心
市級平台:原中央蘇區發展研究中心、龍岩市先進機械設計製造公共服務平台、龍岩市採礦與安全工程研究中心、龍岩市生豬疫病防控技術創新服務平台

科研成就

龍岩學院
龍岩學院
2004年至2016年,學校共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等各級各類科研課題1263項;獲各級政府獎多項,其中,獲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獲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青年佳作獎1項,多位教師獲得龍岩市科學技術獎、專利獎和閩西文化獎。

學術資源

文虎樓
文虎樓
截止到2019年6月,圖書館實體館藏總量108.0萬冊(件);圖書館館藏電子圖書近176.7萬冊、電子期刊1.6萬種、紙質圖書近108.2萬冊、紙質期刊1475冊,擁有現代化檢索系統和鏡像站點,是閩西最大的文獻信息中心。
訂購維普中文科技期刊網、CNKI中國知網、超星電子圖書資料庫、讀秀學術搜索和自建特色資料庫等20個資料庫;加入了福建省高校數字圖書館FULink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平台和CALIS平台;圖書館電子圖書及資料庫資源支持讀者24小時訪問;微信公眾號可進行館藏及借閱信息查詢;龍岩學院移動數字圖書館正在建設中。

學術交流

龍岩學院與市光電信息行業協會簽署合作協議
龍岩學院與市光電信息行業協會簽署合作協議
學校先後與巴西、美國等國家,台灣、澳門等地區的高等院校和教育機構建立校際友好合作關係,與國內許多重點院校、科研機構廣泛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學校與龍岩市各縣和部分鄉鎮建立校地(縣、鄉)合作戰略聯盟,與龍岩經濟開發區、福建龍州工業園區建立校產合作戰略聯盟,與中國龍工集團、紫金礦業集團等企業建立校企合作戰略聯盟,融入海西為閩西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服務和智力支持。
經福建省教育廳統籌協調,確定廈門大學為學校的對口支援協作高校。根據協議,廈大將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學科建設、隊伍建設等方面對學校提供支持和幫助。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標
校標
校標
校標外環標註中、英文校名,中文用紅色毛體,寓意為閩西紅土地上的第一座本科大學將繼承和發揚優秀革命傳統。
“1958”指學院前身——龍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創辦於1958年。核心標誌之創意源於東肖校區內兩棵古榕樹,整體寓意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榦好似翻開的兩本書,蒼勁挺拔,象徵著龍岩學院人堅忍剛毅,志存高遠;樹冠枝壯葉茂,四季常青,象徵龍岩學院人生機勃勃的青春活力和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
基座上鐫刻校訓“厚於德,敏於學”,寓意為欲達“樹人”之目的,應以良好的品德和好學的精神為根基。整個校標大氣靈動,充滿活力,昭示著學校事業與時俱進,蓬勃發展,蒸蒸日上。

精神文化

校訓
“厚於德”,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是: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學者立志尤須堅忍剛毅;君子接物,度量寬厚,猶大地之博,無所不載。我們以此為校訓首句,意在強調必須將德育放在人才培養的首位。
校訓
校訓
“敏於學”,語出《論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敏於事而慎於言”,“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敏”可有敏捷、敏銳之含義,即:行動敏捷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目光敏銳地遵循和運用規律、追求真理、勇於創新。我們以此為校訓第二句,就是要求我們在大學中要刻苦地學習、審慎地思考、精細地辨析、堅定地實踐,勤奮聰敏,知行合一。
校訓中“厚於德”倡導的是學會做人、品優德高、和諧樂群;“敏於學”倡導的是學會做事、奮發有為、與時俱進。其核心指向是:德才兼備、品學兼優。這既反映大學培養人的本質內涵,又體現素質教育對大學生的根本要求,同時也反映了中華文化價值觀和閩西客家民德歸厚、崇文重學的優良傳統,和諧工整,自成一體,有出處、有底蘊、有特色。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王耀華
黨委副書記、校長凌啟淡
黨委副書記朱閩
黨委副書記陳開明
黨委委員、副校長鄒宇
副校長楊小燕
黨委委員、副校長陳立紅
黨委委員、副校長鄒衛東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曾繁光

知名校友


教育與學術界
羅銀先福建師範大學附中副校長
黃建新漳平市人大副主任
任勇廈門市教育局副局長、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廈門一中校長
陳珍廈門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育局副局長
吳啟建廈門市第二中學原校長
劉曉京武平一中黨委書記
蔣宗堯廈門市湖裡區進修學校原校
唐建生廈門市金尚中學校長
張斌漳平二中校長
鍾德彪閩西日報主任編輯
王俊武平團縣委副書記
林金洪全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評審專家,福建省勘察設計質量檢查專家庫勘察專家,省水利項目評審專家,國際工程地質和環境協會(IAEG)會員
商界
黃煒福建龍凈企業集團公司總經理
雷洋廣東普東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
童錦鑼東莞市晁基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富文福建優迪電力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歐月平龍岩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
陳玉泉泉州成信傘業有公司董事長
呂志強褔僑運動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長
鄧金榮福建省霧精靈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尤志達龍岩學院99級實用英語專業校友、福建拓普旺網路技術有限公司CEO、里奇爾國際董事長
林於凱福龍馬公司京津冀區域總經理
黃曉毅廈門嵐和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
林美緣廈門鑫美元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宗傑廈門恩肆達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