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戶村
裴戶村
目錄
裴戶村位居長豐縣縣城西部水湖鎮,是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該村近年來狠抓結構調整,草莓、反季節蔬菜和食用菌已初具規模,被長豐縣委授予“新農村建設產業發展特色村”稱號,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480元,比全鎮平均水平高860元。
加快基地建設,改善生產條件。裴戶村圍繞農產品基地建設,引導農民提高基地建設質量,實現基地產品的優質、高產、高效,通過爭取項目支持,積極發動群眾投資興建鋼架大棚等,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升農業檔次,先後建成了張大郢、裴戶、北庄、蔣圩等草莓產業園和裴戶食用菌基地,鋼架大棚面積達1200畝。其中張大郢還被列為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核心區,核心區面積800畝,園區配套建設了生產路9.5公里,“U”型渠13.6公里,栽植蜀檜、高桿女貞2000棵,鋼架大棚650畝;裴戶草莓產業園被列入省級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項目區,項目區修建三橫三縱生產路,硬化了排水渠,安裝滴灌300畝,農業生產條件大為改善。村組幹部在園區建設中,深入到戶,與群眾座談,協調解決佔地等問題,同時還協調小額貸款35萬元,由村裡統一採購鋼架、統一放線、指導農戶安裝,確保產業園區建設順利進行。
強化科技服務,促進結構調整。農業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多年來,農民最盼的是科技服務,最急需的是科技人員的技術指導。為此,裴戶村兩委堅持以技術服務為切入點,用科學技術武裝農業,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一是建立科技服務體系。先後成立了蔬菜生產技術協會、星辰食用菌生產技術協會和養豬生產技術協會,充分發揮科技協會的作用。蔬菜生產技術協會會長張久明利用溫室大棚,從事番茄、無籽西瓜等育苗,畝均獲純利1萬元以上。星辰食用菌協會會員張在剛,率先在裴戶種植食用菌,當時受資金限制不敢規模發展,裴戶村兩委當即決定將原村部20間房屋及村集體土地50多畝租給他發展食用菌,解其燃眉之急。現在裴戶村食用菌面積也達上百畝。二是強化科技培訓。裴戶村時常邀請上級農技人員到村到戶親臨授課、田間指導,注重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能培訓,促進農民技能和素質的提高。每次縣科技中心、鎮政府舉辦培訓班,裴戶村參訓人數總是最多。同時還充分發揮科技能手的作用,將他們組織起來互幫互學,用身邊人和事影響帶動農戶進行結構調整。北庄村民組魏其國是村科技致富能手, 2007年北庄興建草莓產業園區時村裡就安排有魏其國牽頭,在他的帶領下,北庄蔣圩建起了百畝鋼架大棚,種植草莓。針對草莓老區土傳疾病多,連作障礙嚴重,村科技能手張德林率先採用高溫覆膜消滅土壤病毒,效果十分明顯,村裡及時予以推廣,並請他到各組示範指導,目前全村應用此項技術消毒的土地面積達600畝,有效地解決了草莓連作問題。三是推廣應用科技成果。裴戶村適時組織科技大戶到外地參觀學習,借鑒外地經驗,引進新品種,先後引進脫毒草莓苗“豐香”、“鬼怒甘”及“無籽西瓜”等,蔬菜品種做到常換常新,推廣應用蜜蜂輔助傳粉、有機栽培、滴灌栽培等新技術,增強發展後勁。
注重品牌建設,推進標準化生產。產品規模上去了,品質提高了,但沒有品牌,銷路難以打開,效益難以提高。為此,裴戶村兩委主要抓二個方面:一是抓品牌,先後註冊了“水家湖”牌草莓和“高塘湖”牌番茄、西葫蘆等商標,其中草莓為國家級綠色食品,番茄和西葫蘆為省級無公害農產品。二是抓標準化。積極引導農戶進行標準化生產,採取嚴格的管理措施,建立十戶聯保機制,每十戶確定一戶為組長,負責指導監督基地農戶不得使用違禁農藥,從生產源頭抓起,確保標準化生產技術落實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