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腫脹

疳腫脹

簡介


● 英文名稱:(Infantile) Nutritional Edema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兒科

古籍摘選


● 疳腫脹者,虛中有積,其毒氣交並,故令肚腹腫脹。由是脾復受濕,故令頭面腳手虛浮是也。(《嬰童百問》)

名詞解釋


● 小兒營養不良兼見浮腫腹脹的疳證。

百科解讀


● 疳證由餵養不當或多種疾病影響,導致脾胃受損,氣液耗傷,不能濡養臟腑、經脈、筋骨、肌膚,為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其中兼見浮腫腹脹的疳證,稱為疳腫脹。

臨床表現

● 疳腫脹小兒常有足踝、眼瞼浮腫,甚者顏面及全身浮腫,面色無華,神疲乏力,四肢不溫,小便短少,舌質淡嫩,苔薄白,脈沉遲無力等臨床表現。

病因病機

● 疳證日久脾陽不振,脾病及腎,氣不化水,水濕溢於肌表,故足踝浮腫,眼瞼浮腫,甚或顏面及全身浮腫;脾陽不振,故面色無華,神疲乏力,四肢欠溫,小便短少。

現代醫學範疇

● 本病相當於現代醫學的營養不良性水腫,是一種因長期營養缺乏導致的疾病,由於長時間的負氮平衡,血漿蛋白減少,膠體滲透壓降低,導致出現全身性水腫。水腫出現前小兒已有營養不良癥狀,如生長發育落後,肌肉消瘦、鬆弛,蒼白無力,怕冷,精神不振或易激動,先貪食,后厭食。

生活經驗

● 疳腫脹調護應以未病先防為主。
● 定時定量餵養,按時按序添加輔食,適當時間斷奶。
● 保證小兒充足休息時間,正常睡眠;保證小兒充分體育鍛煉,經常戶外活動,增強抵抗力。
● 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飲食物要富含營養,易於消化。
● 定期測量小兒的體重、身高,發現小兒體重變化有異常情況,要儘快查明原因,及時進行干預。
● 保證房間溫度適宜,注意光照及空氣流通;注意小兒衣著過冷、過熱。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馬融。中醫兒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