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tenesmus)為臨床常見癥狀之一,表現為下腹部不適很想解大便,然而又無法一泄為快。“里急”即形容大便在腹內急迫,窘迫急痛,欲解下為爽;“后重”形容大便至肛門,有重滯欲下不下之感;肛門、直腸及髓尾部墜脹,總有“排便不盡感”。里急后重(tenesmus)為臨床常見癥狀之一,表現為下腹部不適很想解大便,然而又無法一泄為快。“里急”即形容大便在腹內急迫,窘迫急痛,欲解下為爽;“后重”形容大便至肛門,有重滯欲下不下之感;肛門、直腸及髓尾部墜脹,總有“排便不盡感”。
● 英文名稱:Tenesmus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問診
● 常見病證:濕熱內阻證、腸道氣滯證
● 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此五泄之要法也。(《難經·五十七難》)
● 自覺腹內拘急,疼痛不舒,便意急迫,但肛門重墜,便出不爽的表現。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 里急后重,“里急”形容大便在腹內窘迫急痛,欲解下為快;“后重”形容大便至肛門,有重滯欲下不下之感。屬於排便感覺異常的情況。
● 大便的排泄,雖直接由腸道所主,但與脾胃的腐熟運化、肝的疏泄和命門的溫煦等有密切關係,通過觀察及詢問大便排便的次數和時間,以及大便的量、色、質、氣味、便時感覺和伴隨癥狀等,不僅可以直接了解消化功能,而且還是判斷疾病寒熱虛實的重要依據。
● 自覺腹內拘急,疼痛不舒,便意急迫,但肛門重墜,便出不爽,甚則肛門、直腸及髓尾部墜脹。
● 濕熱內阻證:腹痛泄瀉,瀉下臭穢,常伴有的臨床癥狀有:納呆嘔惡,厭油膩,口乾苦,舌苔黃膩,胸脘痞滿等。
● 腸道氣滯證:腹痛泄瀉,腸鳴,常伴有的臨床癥狀有:腹部脹痛或竄痛,腸鳴,矢氣等。
● 濕熱邪氣阻滯於腸道,熱邪下迫於大腸,身體想要急迫地將熱邪排出身體之外,但是濕邪重濁黏滯夾雜著熱邪,二者阻滯於腸道,則腸道氣機不暢。《素問·靈蘭秘典論》言“大腸者傳導之官”,若大腸的氣機被阻則傳導功能失常,會導致大便排出不暢,進而腹中就會出現急迫想要排便“里急”的感覺。濕熱之邪黏滯,氣機阻滯,邪滯氣虛,推導排便無力,中氣下陷,而出現“后重”的感覺。
● 大便味多臭穢、質黏膩、粘馬桶不易沖刷,這是人體濕熱的表現。
● 腹脹、腸鳴、矢氣,這是人體氣滯的表現。
● 排便無力、時間延長、不盡感,這是人體邪滯氣虛的表現。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3] 朱文峰。中醫診斷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