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國

河間國

封地在原來河間郡的諸侯王封“國”稱作河間國,屬於單郡封國,下轄縣數量不定。中央為了集權,其下轄縣呈減少趨勢。前178年,漢文帝封河間王劉辟疆於趙國河間郡,於是河間郡最早設置為河間國,屬於王爵藩國。河間國歷代數廢數置。

河間國沿革史


河間一名在戰國趙國時即見於記載。秦代其地為巨鹿郡所領。

設置河間郡

西漢初年屬張耳趙國。漢高帝分趙國所轄的巨鹿郡東北部置河間郡,仍為趙國支郡。

分封河間國

高帝十二年(前193年)分河間郡西北部數縣屬涿郡。文帝二年(前178年),封趙王遂之弟劉辟疆為河間王,分趙國之河間郡置河間國。文帝十五年(前165年),河間王劉辟疆薨,無嗣,河間國除為郡。同時,分河間郡南部置廣川郡、分其東部置勃海郡。此時河間郡領地不足初置時的三分之一。景帝二年(前155年),封皇子劉德為河間王,復置河間國。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河間國除為郡。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復置河間國,河間國治樂成縣(縣治在今河北獻縣東)。王莽時國絕。
東漢建武七年(31年),封西漢河間王劉邵為河間王。建武十三年(37年)省河間國,並其地入信都郡。和帝永元二年(90年),封劉開為河間王,分樂成國、勃海郡、涿郡復置河間國,領十二縣。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分河間國之蠡吾縣、高陽縣與中山國、安平國數縣置博陵郡。獻帝建安中,曹操分河間國、勃海郡置章武郡。
魏置河間郡。西晉置河間國,改樂成縣為樂城縣。北魏置河間郡,后改為國,郡治在武垣縣,屬瀛州。隋開皇初郡廢,置瀛州。大業三年(607年)廢瀛州,復置河間郡,治河間縣(今河北省河間市)。唐武德四年(621年)平竇建德,廢河間郡,置深州。

漢朝河間國世系


1)河間國(前178年—前164年)
河間文王 劉辟疆 13年 前178年-前165年
河間哀王 劉福 1年 前165年-前164年
2)河間國(前155年—9年)
河間獻王劉德 26年 前155年-前129年
河間共王劉不害/劉不周 4年 前129年-前125年
河間剛王 劉堪/劉基 12年 前125年-前113年
河間頃王 劉授/劉緩 16年 前113年-前97年
河間孝王 劉慶 43年 前97年-前54年
河間王 劉元 17年 前54年-前37年
3)河間國(前32年—9年)
河間惠王 劉良 27年 前32年-前5年
河間王劉尚 14年 前5年-9年

兩晉河間國世系


共7代王
爵號姓名在位年月備註
①司馬遺出繼後代,司馬洪支系
河間平王司馬洪265─276司馬望之子,出繼昌武亭侯司馬遺,受封第一代河間王
河間王司馬威276襲洪河間王爵,后徙封章武,后又出嗣義陽王司馬望,逼帝奪璽綬而誅
②司馬孚直系後代,司馬顒支系
河間王司馬顒276─306司馬孚之孫,初為太原王,后徙封河間
河間王司馬融306以司馬植子融為顒嗣,徙封樂成縣王
河間武王司馬欽330─365融無子,以司馬釋子欽為融嗣
河間景王司馬曇之?─384
河間王司馬國鎮?─399
註:爵號為封爵和謚號合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