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慧
巴金小說《家》中高家三少爺
高覺慧是巴金《家》中高家的第三代“覺”字輩的三少爺,生長於社會變革激烈的民國時代。覺慧嚮往民主,勇於反抗高家老太爺的高壓統治。覺慧通常被拿來和他的哥哥,高家二少爺覺民以及大少爺覺新相比。一般認為覺新是一個封建制度的犧牲品,而覺慧是一個進步青年。
《家》關係人物圖表
覺慧是一個具有初步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的反抗者,封建家庭中"大膽而幼稚的叛徒",一個充滿朝氣的典型人物。覺慧從樸素的對勞動者的愛和對封建制度的恨出發,走到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和民主主義,最後又走向社會鬥爭。作者通過他的思想發展過程,展示了近百年來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所共同經歷的思想歷程。
覺慧的思想性格主要包括兩方面:
1、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
覺慧的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時代思潮的影響下形成的,又在社會鬥爭和家庭鬥爭中得到了強化。具體包括三方面:
首先,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響。在洋學堂中,在西式教育和進步報刊、五四思潮的影響下,覺慧在高家最早覺醒過來,思想有了很大的發展變化,在社會上以反抗舊制度為主要任務,寫批判文章,在家庭中,自覺反抗以高老太爺為主的頑固派。他憎恨一切違背人道、戕害人性的道德、禮教和習俗,痛苦地感到家是一個狹小的籠,是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墳墓,下決心不去做高老太爺們所期望的紳士,也不願像大哥覺新那樣忍受下去,而自己把幸福拿過來。他以極大的熱情投入社會革命活動中,編進步刊物,撰寫討伐封建主義的檄文,參加學生的反軍閥請願,反抗高老太爺的旨意,支持和幫助覺民逃婚,反對請神驅鬼的行為,勸說覺新為嫂嫂的生命安全而鬥爭,最後又毅然從家中出走。
其次,摒棄了傳統的世俗偏見和等級觀念,和家裡的婢女鳴鳳相愛,向婢女鳴鳳表示純潔的愛情,體現了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觀念和五四時期的徹底的反封建的精神面貌。
2、在覺慧身上還存在著他所出身的那個家庭和階級的思想印記。
覺慧的思想和行為,很多是從資產階級思潮中來汲取力量的,個人反抗、人權平等、人道主義是他的基本思想,但同時他身上又難免有五四青年的歷史局限和弱點。在接受新思想影響的過程中,他還沒有來得及完全消除自身所受的封建意識的影響,在思想行為上,有時呈現出相互矛盾的狀態,如簡單、幼稚、不成熟、容易氣餒,自我懷疑,在愛情上有不自覺的封建等級觀念等。在潛意識中,覺慧並沒有打開一個少爺與一個丫頭之間天然存在的藩籬,他一方面愛著鳴鳳,一方面也愛著琴,遺憾鳴鳳為什麼不處在琴的地位。
他對鳴鳳的愛情遠不及鳴鳳對他的愛那麼堅定和忠貞,在這個問題上,他一直是猶豫不決的,直到最後在關鍵時刻忘記了自己先前的承諾,在痛苦之餘放棄了鳴鳳,支持這種行為的理由,也就是他所找到的借口是:"有進步思想的年輕人的獻身熱誠和小資產階級的自尊心",是愛情與事業不能兩全,實際上,卻是他個人的得失觀在起作用,是在困難面前放棄了鳴鳳,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覺慧思想和行為的矛盾性和軟弱性。這樣的描寫是完全符合當時的歷史條件的,當時,覺慧所處的環境僅僅是能夠形成具有民主思想的愛情觀念的環境,但還不是能夠實踐這種愛情觀念的環境。儘管覺慧的愛情觀念已經擺脫了封建階級的情趣,開始把鳴鳳的價值即人的價值放到了中心位置,但他實際上卻不可能逾越那一道階級的鴻溝。
覺慧是封建家庭的叛逆者,是高家的第一個掘墓人,是高公館內部洶湧激流的原動力,在《春》、《秋》中仍然不斷地給這個家庭以巨大的影響。小說突出了覺慧熱情、叛逆和追求的精神,這是典型的五四時期受新思潮衝擊的激進青年的特徵,也是這一形象給人以巨大鼓舞的主要原因。作家對其形象的塑造是活生生的,富有真實感的,他身上的那些長處和短處都是那個時代的先進青年所特有的,他這個形象表明,只有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逃離家庭、個性解放,僅僅是第一步。在這方面,巴金的思想顯然超過了同時期一般作家的水平。覺慧對舊家庭的反抗,以至最終出走,典型表現了"五四"新思潮的威力和新一代民主青年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