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金盞草的結果 展開

金盞草

金盞草

金盞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小金盞花Calendula arvensis L.的全草或花。我國各地庭園多有栽培。具有清熱止血的功效。常用於腸風下血,痔瘡出血。

入葯部位


全草或花。

性味


味酸、甘,性寒。

歸經


入膀胱、肝、大腸三經。

功效


清熱止血。

主治


腸風下血,痔瘡出血。

相關配伍


治腸風下血:金盞草花10餘朵,酌加冰糖,沖開水燉,日服2次。(《福建民間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全草1.8-4.5g,花5-10朵。外用:適量,搗汁塗。

炮製


採集加工:夏季採收,鮮用或全草切段,曬乾,花陰乾。

形態特徵


小金盞花: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約40cm,全株散生柔毛。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單葉互生;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頭狀花序,直徑約2cm,頂生,有梗;總苞片綠色,線形,邊緣膜質;邊緣舌狀花,雌性,硫黃色,舌片先端3齒;中央管狀花,兩性,先端5裂;花托平坦,無托片。瘦果,背部具軟刺,最外列數個有嘴狀直生,內列數個內曲如環狀,無冠毛。花期夏季。

生長環境


我國各地庭園多有栽培。

藥材性狀


全株散生柔毛。葉互生,長橢圓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具粗鋸齒,基部楔形。花序頂生干縮,有梗;總苞片綠色,線形,邊緣干膜質;花托平坦,無托片。花疏黃色,味苦微酸。

藥理作用


1、抗病毒作用
2、溶血作用

相關論述


《現代實用中藥》:“利尿發汗,興奮及緩下藥,並有通經作用。”“又治腸痔,下血不止。”
《救荒本草》:“味酸。”
《現代實用中藥》:“酸,寒,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