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渣

排渣

冷棄法

鋼渣倒入渣罐,待其緩冷后直接運往渣場堆成渣山,我國也多用此法。

熱潑碎石工藝

用吊車將渣罐中的液態鋼渣分層潑倒在渣床上(或渣坑內),並同時噴水使其急冷碎裂,而後再運往渣場。

鋼渣水淬工藝

排出的高溫液態爐渣,被壓力水切割擊碎,加之遇水急冷收縮而破裂,在水幕中粒化。具體作法又有盤潑水冷法,爐前水沖法及傾翻罐-水池法等多種方法。

風淬法

其主要優點是可回收高溫熔渣所含的熱量(約2100-2200MJ/t)的41%,避免了熔渣遇水爆炸的問題,並改善了操作環境。鋼渣可風淬成3mm以下的堅硬球體,可直接用作灰漿的細骨料。已開發了多種有關鋼渣綜合利用的途徑,主要包括冶金、建築材料、農業利用、回填幾個領域。

鋼帶式排渣機乾式除渣技術


介紹一種鋼帶式排渣機乾式除渣系統,其具有節能、節水、環保、綜合效益較好等特點。通過總結鋼帶式排渣機的主要技術特點和應用狀況,分析並提出了選用時應注意對鍋爐效率的影響、與鍋爐燃燒設計和調整的關係、對鍋爐排渣量變化的適用性等關鍵問題。實際運行證明,在水資源匱乏、干渣綜合利用好、環保要求高、鍋爐最大排渣量適中的燃煤火電廠鍋爐除渣系統中可選用鋼帶式排渣機乾式除渣系統。

熱量回收對鍋爐效率的影響

在吸收熱爐渣中大部分熱量、鍋爐喉部輻射熱量和爐渣中未完全燃燒可燃物再燃燒產生的熱量等3部分熱量后,鋼帶式排渣機冷卻風被加熱成250~400℃的熱風進入爐膛並參入燃燒過程。
配鋼帶式排渣機的鍋爐,因未完全燃燒可燃物再燃燒有助於降低未完全燃燒熱損失,由此提高的鍋爐效率與渣中未完全燃燒可燃物質量分數密切相關。義大利MAGALDI曾在義大利Monfalcone電廠2×160MW機組上進行實驗,1 號爐安裝MAG-ALDI的MAC乾式除渣系統,2號爐為常規濕式除渣系統。實驗表明:鋼帶式排渣機排出的渣含碳質量分數僅為濕式排渣機的25%;採用鋼帶式排渣機后,對於不同的煤種,渣中未完全燃燒的碳質量分數降低趨勢基本是一致的。
理論計算認為:當鍋爐排渣量約6t/h、穿過鍋爐喉部的底渣溫度850℃、鍋爐喉部面積為20m 和穿過鍋爐喉部的渣中未完全燃燒碳質量分數為10%條件下,且鋼帶式排渣機冷卻風量不超過鍋爐總燃燒風量的1.0%~1.5% ,則鍋爐效率可提高0.25%~0.38%。

爐渣冷卻風量和風溫對鍋爐效率的影響

從燃燒方面看,對鍋爐效率的影響還取決於鋼帶式排渣機冷卻風風量和冷卻風入爐溫度。當爐渣冷卻風吸熱量一定時,冷卻風風量越大,風溫就低。當冷卻風溫度接近二次風的熱風溫度時,在入爐總燃燒空氣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冷卻風作為燃燒所需空氣從爐底送入,經過空氣預熱器的冷空氣量相應減少,鍋爐的排煙溫度提高,從而降低鍋爐效率。從鍋爐熱量平衡的角度分析,存在著一個影響鍋爐效率變化趨勢的爐渣冷卻風溫轉折點,如果冷卻風進入爐膛的溫度顯著低於轉折點溫度,將會造成爐膛整體溫度下降,需多消耗一些燃料,鍋爐效率降低;如果冷卻風進入爐膛的溫度高於轉折點溫度,會造成爐膛整體溫度上升,在維持吸熱量不變的前提下,燃料消耗量減少,鍋爐效率提高。

對鍋爐效率的綜合影響

採用鋼帶式排渣機后,鍋爐效率是提高還是降低取決於灰渣中未完全燃燒可燃物的質量分數、以及鋼帶式排渣機冷卻風風量和冷卻風入爐溫度等方面的綜合影響,與鍋爐型式、幾何尺寸、負荷、煤灰特性、灰渣量以及鋼帶式排渣機處理能力、冷卻風量、溫度等因素密切相關,需不斷地在各種具體工程條件下總結、驗證。

對鍋爐燃燒設計和調整的要求

為滿足鋼帶式排渣機使用中對冷卻風量、風溫和排渣溫度的要求,更好地發揮鋼帶式排渣機可回收熱渣熱量的特性以及減少對鍋爐燃燒工況、鍋爐效率和排煙溫度等的不利影響,鋼帶式排渣機乾式除渣系統的選用應與新建工程中鍋爐燃燒配風設計和空氣預熱器設計及改造工程中鍋爐燃燒調整等緊密結合起來。
採用鋼帶式排渣機除渣系統時,首先應根據煤源煤質情況及實際燃用煤質變化,選擇合理的排渣機處理能力、冷卻風量等參數,並要求鍋爐供貨商將這部分熱風量納入爐膛燃燒工況考慮,有針對性地進行鍋爐燃燒設計和空氣預熱器設計等,加強鍋爐與鋼帶式排渣機供貨商之間的設計配合,以實現鍋爐燃燒工況、鍋爐效率和排煙溫度等不受影響,充分發揮和體現鋼帶式排渣機的技術優勢。

循環流化床鍋爐選擇性排渣裝置


提出了一種選擇性排渣裝置,用於實現循環流化床鍋爐底渣的選擇性排放以及回收底渣中細顆粒以調節爐內床料粒徑分佈。在一個可視化冷態試驗台上對其氣固流動特性進行了試驗研究,試驗結果表明:運行時間、主床和分選室的流化風速以及隔牆高度對分選室的顆粒分選情況有較大影響,可以通過調節分選室和主床的流化風速來調節排渣分選情況;當分選室與主床的流化風速比ξ>1.43 時,該排渣裝置才會有好的粗細顆粒分選效果。

運行時間對排渣分選特性的影響

初始床料高度100mm,隔牆高度450mm,主床流化風速為0.785m/s,不同的分選室流化風速下,分別經過不同運行時間后,主床和分選室排渣的平均粒徑變化可知,隨著運行時間的不斷增加,分選室和主床的排渣平均粒徑變化均逐漸減小,運行15min和運行30min之間的平均粒徑變化已較小。因而可以認為運行30min后,分選室和主床的運行情況達到了穩定狀態。同時,分選室流化風速 v越大,達到穩定狀態所需的運行時間越短。此外,隨著分選室流化風速 v的增大,分選室排渣粒徑 d隨之增大,而主床排渣粒徑 d隨之減小,由此說明分選室起到了粗細顆粒的分選作用。這是因為當主床流化風速 u一定時,分選室流化風速 v的增大可以加快物料在主床和分選室間的循環,分選室流化風速 v越大,被氣流夾帶回主床的細顆粒就越多,由主床進入分選室並滯留在分選室內的粗顆粒也越多。

流化風速對排渣分選特性的影響

主床和分選室的流化風速是調節分選室粗細顆粒分選效果的最直接參數,也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實現運行調整的最佳參數。給出了不同主床流化風速 u下主床和分選室的排渣平均粒徑與分選室流化風速 v的變化關係曲線。其中,原始排渣指的是在相同運行參數下,關閉分選室,主床單獨運行時的排渣。在此作為分選室和主床同時運行的參照,便於通過3條曲線的相對位置來直觀判斷分選室的排渣分選效果。
定義流化風速比ξ為主床流化風速 u與分選室流化風速 v之間的比值,即 ξ=u/v。分選室和主床的排渣平均粒徑差 Δ d(Δ d= d- d)與流化風速比 ξ的變化關係可知,分選室和主床的排渣平均粒徑差Δ d隨著流化風速比 ξ的增大而增大,且流化風速比 ξ存在一個臨界值1.43使得分選室和主床的排渣平均粒徑差Δ d為零。因此,只有當 ξ>1.43時,分選室才有好的粗細顆粒分選效果;相反,當 ξ≤1.43 時,該排渣裝置無法達到排渣分選和改善主床內顆粒粒徑分佈的目的。

隔牆高度對排渣分選特性的影響

隔牆高度 h(細灰返料口下沿與分選室布風間距離)是影響分選室顆粒分選情況的關鍵性結構參數。在初始料層厚度100mm、分選室和主床的流化風速分別為2.245和0.785m/s的條件下,排渣平均粒徑與隔牆高度的變化關係可知,分選室排渣平均粒徑 d均隨著隔牆高度 h的增加而減小,且減小趨勢逐漸變緩。其原因在於,隨著隔牆高度h的增加,床層表面與細灰返料口間垂直距離隨之增加,顆粒提升並翻越隔牆所克服的阻力逐漸變大,在分選室和主床的流化風速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在氣流夾帶拋射作用下能翻過隔牆的顆粒變小且顆粒量變少,停留在分選室內的細顆粒較多,因而分選室排渣平均粒徑 d相應減小。
主床排渣平均粒徑 d隨著隔牆高度 h增加也逐漸減小,但變化量相對較小,始終也沒有超過原始排渣平均粒徑 d,由此說明試驗過程中分選室起到了一定的顆粒分選作用,粗顆粒向分選室移動並滯留其中,分選室內的粗顆粒比例增加,主床內的細顆粒比例相應地有所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