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代英
革命的浦氏三姐妹之一
徠浦代英,原名浦黛英,雲南宣威人,浦在廷之女,1937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任哈爾濱軍工職工醫院院長;1949年,在東北軍工局衛生處任科長;1954年任大連軍工療養院院長。1958年,調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任副所長兼黨支部書記,1958年12月任中國科學院雲南分院院務委員會委員。2001年5月1日病逝。
投身革命的浦氏三姐妹之一,這三姐妹分別是:浦代英、雷迅(浦石英)、卓琳(浦瓊英)。
在昆明,浦家三個女兒:浦代英、浦石英、浦瓊英,一起上了小學,又一起考入昆明女中。在中學里,有一個音樂女教員。在課堂上,經常向學生宣講革命和共產主義,浦瓊英受其影響很深。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后,日本侵略軍的鐵蹄踏進了古城北平。浦代英在祖國危亡之時,加入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民族解放先鋒隊,奔赴延安。
在浦代英的回憶中,她說:在延安時我們都把名字改了:浦石英改成了雷迅,因為我們的母親姓雷,她自己性子慢,希望以後能行動快捷一點,所以這樣改了。
我則把浦黛英的“黛”字下面那個“黑”字去掉,改成了浦代英。之所以這樣改,我的一個小小的理由是:那個“黛”字總是使人想到《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我不願讓人們在我的名字與那個整天哭哭啼啼的小姐之間產生聯想。我這個名字還是四哥給取的,當時我就反對過用這個“黛”字,所以我自己常把名字寫成“浦代英”。現在好了,無論是在公開的場合,還是私下裡通信我都固定地使用這個“代”,而不用“黛”字了。
丈夫
樂徠少華1904年出生在鎮海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原名樂魁光。由於家境貧寒,他只讀了幾年私塾就到上海謀生,在一家五金廠做工。在上海,他既學技術又學文化。1925年,樂少華在上海參加“五卅”運動,任上海市區機器工會宣傳委員,從事工人運動,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6年秋至1927年3月,他參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任上海金屬總工會宣傳委員。1927年春,黨組織派他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在此期間,他成了有名的“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之一。
姐妹:雷迅、卓琳
丈夫:樂少華
無悔的歲月
浦代英,著有《無悔的歲月》一書。
這本書不但可以使人真切地感受三姐妹在漫長歲月中的心靈成長過程,更可以使人在流動的生活畫面中感受中國婦女追求自身解放的艱難和曲折、感受時代的急遽演變和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本書既是浦家三姐妹人生之旅的忠實記錄,又是近一個世紀中國歷史風雲的真實再現。
無悔的歲月 | 浦代英 | 是浦代英同志的回憶錄。作者在廣闊的時空背景上描寫了浦家三姐妹(浦代英、雷迅、卓琳)的人生旅程,她們的童年家事,她們從學生時代就開始了的對革命和真理的不懈追求,她們各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