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街五號》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電影,由姜樹森、趙實聯合執導,李默然、龐學勤、方舒等主演,於1984年上映。
該片根據李國文的同名小說改編,以一座北方城市的領導人交接班為背景,講述了市委第一書記韓濤即將退居二線之時,在任用幹部劉釗和丁曉之間猶豫不決,最終劉釗用事實證明了丁曉的卑劣行徑的故事。
中國電影《花園街五號》精彩劇照集錦
花園街五號,這幢俄羅斯式的建築,像一塊碑石,記載著許許多多的往事。凡能住進這幢房子的主人,都曾經是主宰臨江市命運的人物。
1982年,花園街五號的第五代主人,市委第一書記韓濤即將退居二線。於是,作為權力象徵的花園街五號又要換主人了。在選擇未任命的幹部劉釗接班,還是選擇副市長丁曉接班這個問題上,韓濤一直猶豫不決。任文聯主席的老伴吳緯和任報社編輯的兒媳呂莎常常勸他要大膽啟用人才,可他仍顧慮重重。
韓濤的態度使呂莎決意要為劉釗的幾項改革成果寫報道。劉釗陪同韓濤、丁曉等各級領導視察、驗收已進入收尾階段的沿江新村建築。沿江新村得一了眾幹部的稱讚。而建築工人出身的韓濤,卻板著面孔一味地吹毛求疵。劉釗對此十分苦惱,他痛心地感到當年那個具有革命銳氣的韓濤確實老了,變得越來越謹小慎微、固步自封了。劉釗的苦衷也只有深深愛著他的呂莎才能理解。童年的相識,患難中的友情、共同的改革志向使這對一直相愛著的中年人更加心心相印。然而一道無形的門卻把他們無情地隔開:一個是精神病患者的妻子,另一個是被妻子拋棄的丈夫。正當呂莎趕寫有關劉釗的通訊報道時,突然接到丈夫大寶打來的電話,那滿口瘋狂的胡言亂語給呂莎痛苦的心靈又增添了一層煩惱和哀怨。她幾次下決心與大寶離婚,可每次都把寫好的離婚申請書撕掉。為了不影響劉釗的改革事業,為了不使兩位善良的老人傷心,她一次次把痛苦埋藏在心底。
韓濤心裡一直在為人選的事矛盾著,他既不能無視劉釗改變拖拉機廠虧損面貌、推進拖沓的沿江新村工程及籌劃吸引外資生產出口礦泉水等改革成就,可又反感他那種絕不妥協、咄咄逼人的鬥爭銳氣,有時甚至懷疑劉釗還是不是當年那個大義滅親、提著老子的頭來參加革命的劉釗了。
這些導致他在省委組織部主持的一次有關人選問題的民意投票中投了棄權票。正當劉釗全力以赴為改革事業而奮鬥時,丁曉卻暗中搗鬼:寫誣告信陷害劉釗,煽動啤酒廠的胖子廠長為一篇報告文學找省、市領導告狀,後來又直接阻止劉釗去抓臨江大廈工程。許副省長又派夫人羅曼——劉釗的前妻親自來勸劉釗放棄對接班的競爭。
為了搞清事實真相,韓濤私訪了臨江大廈工地,結果被一系列事先安排好的假相民愚弄,一氣之下,他批准了劉釗申請去一建的報告。劉釗當機立斷,徹底查清了大廈幾次追加預算的底細,揭露了丁曉動用資金以照顧老紅軍的名義建超標準幹部樓的卑劣行徑,並在抗洪搶險中,為保住大廈,帶頭跳進了滾滾江水之中。
韓濤終於認識到問題。不久,劉釗被調至省城去接受新的任務。如今,花園街五號被改為少年宮。
演員 | 角色 | 備註 |
龐學勤 | 劉釗 | 一生坎坷、屢遭磨難但意志彌堅、銳意進取的改革者 |
方舒 | 呂莎 | 韓濤的兒媳,報社編輯 |
李默然 | 韓濤 | 臨江市委第一書記,老一輩革命者 |
龐好 | 青年劉釗 | |
李龍吟 | 青年韓濤 | |
劉童 | 少年呂莎 | |
胡爾西德·吐爾地 | 歐陽慧 | 配音 李真,臨江市一建公司業務科長、混血兒 |
王村人 | 丁曉 | 臨江市副市長,善於經營,工於心計,喜歡“拉扯吹拍”,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
李仁堂 | 高峰 | 配音 張玉昆 |
周諒量 | 吳緯 | |
張沖霄 | 喬廠長 | |
詹靖波 | 江胖子 | |
柏瑞桐 | 丁妻 | |
劉彤彥 | 拖拉機廠長 | |
阿爾斯郎·阿布都克力木 | 奧立維 | |
李萌 | 羅曼 | |
劉大航 | 葛秘書 | |
馬明 | 阿姨 | |
原著 | 李國文 |
製作人 | 張沖霄 |
導演 | 姜樹森、趙實 |
編劇 | 李玲修 |
攝影 | 吳本立 |
配樂 | 劉錫津 |
剪輯 | 孫研 |
道具 | 白曉濤 |
美術設計 | 袁殿民、劉文進 |
造型設計 | 孫民、閻振榮 |
服裝設計 | 謝長貴 |
燈光 | 辛以樹、張立中 |
錄音 | 於開章 |
布景師 | 李鳳軍、殷會連 |
擬音 | 袁雪峰 |
演奏 | 長影樂團 |
指揮 | 尹升山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劉釗
演員龐學勤
配音-
一生坎坷、屢遭磨難但意志彌堅、銳意進取的改革者。他出身於偽警察局長家庭,和戰友韓濤一起處決了自己的父親,投奔革命。因為說實話被打成“反革命”,坐過牢。平反后,他不計個人恩怨,不圖個人安逸,不為名利地位,大膽改革,衝破舊的習慣勢力。
呂莎
演員方舒
配音-
韓濤的兒媳,報社編輯。聰明任性、心地善良,目光敏銳,善於思考,大膽潑辣,然而愛情的波折,婚姻的不幸,使她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她是劉釗實行改革的知音,積極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勇敢地為改革者吶喊,卻又不得不忍受落後勢力的誣陷誹謗。她深深愛著劉釗,但為了支持他的改革事業而把愛埋在心底。
韓濤
演員李默然
配音-
臨江市委第一書記,老一輩革命者,出身貧苦,飽嘗艱辛,為革命做過許多貢獻,忠心耿耿,正直無畏。在改革浪潮中,他受“左”的思想框框束縛,跟不上步伐,對社會矛盾憂慮重重。他喜歡劉釗的實幹精神,為其承擔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但又反感劉釗過於自信、絕不妥協、咄咄逼人的鬥爭銳氣。
歐陽慧
演員胡爾西德·吐爾地
配音-
臨江市一建公司業務科長、混血兒。潑辣如悍婦,大膽如將軍,聰明得近乎狡黠,敢嬉笑也敢怒罵,左右逢源,巧於拍上級的馬屁,得到丁曉提拔重用,又利用手中的權力給群眾謀點好處,贏得普通人的擁護。但她良知未泯,從劉釗身上反照自身,終於懺悔自己昔日的所做所為。
丁曉
演員王村人
配音-
臨江市副市長,善於經營,工於心計,喜歡“拉扯吹拍”,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為了把臨江市的大權抓到自己手裡,千方百計對劉釗進行詆毀、陷害,製造各種迷霧。
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1985年 | 文化部1984年優秀故事片獎 | 二等獎 | 《花園街五號》 |
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 最佳男配角 | 李默然 |
2005年 | 第十屆表演藝術學會獎 | 金鳳凰獎-特別榮譽獎 | 龐學勤 |
李默然是在拍攝電影《林海情》期間閱讀了李國文的長篇小說《花園街五號》,小說中故事的發生地臨江是以哈爾濱為原型,而李默然在哈爾濱工作過很長時間,對當地的人情風貌頗為熟悉,因此小說讓他產生了親切感。一年後,當長影導演姜樹森寫信邀李默然出演《花園街五號》時,儘管沒看到劇本,他還是愉快地答應了。
扮演青年時代韓濤、劉釗的李龍吟和龐好正是李默然、龐學勤的兒子。為了不僅在相貌上相像,而且在氣質、性格上也成為前後統一,李默然為建築工人出身的韓濤設計了不時用手摸肩膀的動節,讓兒子在扮演青年韓濤時也用這個動作。
1984年3月,姜樹森、趙實接受了拍攝國慶35周年獻禮片《花園街五號》的任務。經過反覆理解和挖掘文學劇本的精神實質及總結其它描寫改革生活的影片的經驗,對於如何表現改革,兩位導演達成了明確的認識:影片要表現改革是如何滲透在每一個人的頭腦中,如何衝擊著每一個人的;通過不同人物對改革的不同態度,反映改革時期種種的複雜矛盾。為了表現改革生活中矛盾的複雜性和豐富性,她們決定不以改革者劉釗的成長作為情節結構線索,而是以即將退居二線的老幹部韓濤在對挑選市委第一書記接班人問題上所進行的內心自我矛盾、猶豫、鬥爭到自我否定、清醒這一過程為中心線索。
由於電影篇幅所限,所以,對於劉釗的一系列具體改革行為,導演有意識採取“略”的手法,一筆帶過,而著重表現他在觀念上的一些革新思想。而對於老幹部的典型韓濤,她們認為改革亟需人才,更亟需帥才,而現實生活中“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韓濤正是缺乏“伯樂”精神。在刻畫韓濤的思想僵化時,她們不因循過去一些影片中所表現的打官腔、不學無術的官僚主義者和養尊處優、喪失革命意志的利己主義者類型,而把他的僵化具體、形象化,試圖通過細節說明他的僵化是無意識的。對於反面人物丁曉,導演的設想是把他表現為處世圓滑的泥鰍式人物,外表平庸,內心急功好利,作為尸位素餐又千方百計阻撓別人幹事的領導幹部的典型,讓觀眾思考“什麼樣的領導幹部才算好乾部”的問題。
影片根據李國文同名小說改編,借用一棟房屋裡幾代人的興衰變革、複雜矛盾和圍繞其所代表的社會地位對不同人造成的影響,反映了改革的重大意義,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
影片注意挖掘深刻、尖銳的社會矛盾與思想衝突,並且不迴避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的醜惡現象與矛盾,通過對它的揭示反映出不同人的思想境界和價值觀念,引發人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該片沒有平鋪直敘地描寫改革過程和圍繞改革的方案之爭,也沒有人為地編織戲劇矛盾和衝突,而是從生活出發、刻劃在改革潮流中出現的各式各樣的人物,並著力表現創業者、改革者的革命理想和革命實踐。編導沒有把劉釗寫成料事如神的完人,而是賦予他坎坷的生活經歷,並在挫折和勝利中展示他的性格,給觀眾以強烈的感染。韓濤、呂莎、歐陽慧等人也刻劃得頗見光彩。原作小說是一部二十三萬字的長篇,要在兩小時內講完整個故事,難度是很大的。編導進行了認真的再創作,較好地表達了原作的思想,改編是比較成功的。有些情節,比如雨夜搶險,由於充分調動電影的表現手段,把劉釗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獻身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韓濤夫婦決定讓莎莎調到省城時的談話,編導通過場面調度和鏡頭組接把兩位老人的情緒和在屋外聆聽的莎莎的情緒融匯在一起,烘托出兩代人的美好心靈,也使整個戲推向高潮。該片的不足之處是對話太多,戲太滿。因為事件多、人物多,有的地方只能靠台詞交代,影片的結構前松后緊,風格不太統一。丁曉的人物形象比較概念化,缺乏新意。某些與人物命運和劇情發展有主要關係的情節處理得粗了。
該片在思想力度和藝術感染力方面都有很強的說服力,在總結電影創作反映改革生活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創作者忠實地表現了原作的特點,並且在有限的程度上發揮了原作的精神。在繼任市委書記人選方面,影片調動了多種手段,在錯綜複雜的改革當中顯示人物性格,從而構成傳達原作的現實戰鬥精神。和同類題材影片相比,該片在反映改革生活方面有所進步,從根本上把握了改革的精髓。影片緊緊圍繞改革處理人物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將個人與個人、家庭與個人之間的矛盾衝突與改革中的矛盾衝突糾結在一起,使影片與某些反映改革的作品相區別。雖然總體結構上未脫窠臼——改革=改革者與種種障礙加上改革者的個人感情及家庭矛盾,但由於它把幾組關係溶入改革矛盾當中,使之盡脫俗氣。劉釗雖不是該片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但他是銀幕上一系列改革者形象中最突出、最鮮明、最有個性的改革者形象之一。而丁曉是影片塑造得不太成功的形象,對這一人物的概念化處理,實際上也影響了對劉釗形象的塑造。相信這下,韓濤的形象寫得較好,歐陽慧則是影片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