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纂

編纂

徠撰述讀作:biān zuǎn。意思是:編寫纂集。出自《黃化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傳》。

釋義


讀音: biān zuǎn
編纂
編纂
詞性:動詞 釋義:
⒈編輯,撰述;按照一定的題目、體例和方法編輯檔案文獻的活動,多指資料較多、篇幅較大的著作。(不要和"編撰"混淆)
示例:
唐 白居易《河南元公墓誌銘》:“觀其述作編纂之旨,豈止於文章刀筆哉?”
宋 文瑩《玉壺清話》卷五:“其樞密院事涉機密,亦令本院編纂,至
⒉用以稱編纂職務。
示例:
曹亞伯《武昌日知會之破案》:“己酉,張君在 上海 廣學會任編纂,兼辦《大同報》。”
纂 zuǎn
【釋義】彙集;編輯:纂修|編纂。
纂 <名>;(形聲。從糸,算聲。本義:赤色的絲帶)
同本義
纂,似組而赤。――《說文》
錦鄉纂組,害女紅者也。――《漢書·景帝紀》
縷纂以為奉。――《國語·齊語》
又如:纂組(赤色綬帶。亦泛指精美的織錦)
織物,織品
給張姑娘插在纂兒上。――《兒女英雄傳》
又如:徠纂兒(婦女的一種髮髻);纂心(婦女髮髻的中心部分)
纂 <;動>
收集;彙集
纂就前緒,遂成考功。――《楚辭·天問》
自結繩之代以及秦事,無不纂錄。――韓愈《毛
纂zuǎn
⒈〈古〉赤色的絲帶:錦繡~組,害女紅者也(女紅:紡織刺繡的女工)。
⒉收集,編輯:編~。
⒊集中:~集。

資料


.總纂是縣誌編路工程構6高層次活動,是完成整個志書的最後一道工序,因而也是決定志書質量的關鍵環節。實踐證明,那種認為志書備部分寫出后湊在一起即可而不須總纂的觀點是欠妥的。櫻宣穎在其《志例叢話》一書中寫道:“眾手修志,自古難之。古人官修之書所以能佳音,全在一學識超卓精力彌滿之人一手簽裁……,分修之人雖極一時之選,而無負責者為之主胡,則仍於無績*”他以清亮慶《寧國府志》為例,令人信服地說明了總纂工作的重要。章學誠在《修志十議》中寫道:“邑志雖小,體例無所不備,考核不厭情詳,折中務祈盡善。”說明了總作之纂工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