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橋鎮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下轄鎮

雙橋鎮,隸屬於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地處永城市西南部,東與城廂鄉、新橋鎮相連,南與新橋鎮、裴橋鎮接壤,西與王集鎮毗鄰,北與十八里鎮為鄰,行政區域面積81.6平方千米。 

1952年6月,設雙橋區;1983年12月,改公社為雙橋鄉。2014年,雙橋鄉撤鄉建鎮。截至2018年末,雙橋鎮戶籍人口為52315人。截至2020年6月,雙橋鎮轄2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雙橋村。 

歷史沿革


1952年6月,設雙橋區。
1953年4月,置雙橋鄉。
1958年9月,成立雙橋公社。
1961年3月,復置雙橋區。
1969年5月,復置雙橋公社。
1983年12月,改公社為雙橋鄉。 
2014年,雙橋鄉撤鄉建鎮。

地理環境


水文

雙橋鎮境內有三級河浚河,四級河大澗溝,五級河大澗溝、曹溝共4條河流,總長21千米。 
雙橋鎮建設
雙橋鎮建設

自然資源


雙橋鎮有耕地面積7.9萬畝。

行政區劃


區劃詳情

雙橋地處永城市西南10公里,北靠311國道,東臨永渦公路,轄25個行政村,耕地面積7.8萬畝,人口4.2萬人。
雙橋鎮轄雙橋、小王莊、桑樓、張閣、位窪、王香樓、李珍庄、湯樓、賀孫樓、孫瓦房、劉閣、何樓、孫樓、曹溝寺、鄧樓、徐庄、張喬、喬窪、趙窪、李林、楊崗、鹼荒、王店、王爐營、大位庄25個行政村,125個自然村,225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雙橋村。

區劃代碼

截至2020年6月,雙橋鎮轄25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雙橋村。 
雙橋鎮區劃詳情
雙橋村王香樓村劉閣村徐庄村楊崗村
小王莊村李珍庄村何樓村張喬村鹼荒村
桑樓村湯樓村孫樓村喬窪村王店村
張閣村賀孫樓村曹溝寺村趙窪村王爐營村
位窪村孫瓦房村鄧樓村李林村大位庄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雙橋鎮總人口5.2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100人,城鎮化率28.6%。另有流動人口13200人。總人口中,男性27400人,佔52%;女性25300人,佔48%。總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9.9‰,人口死亡率4.5‰,人口自然增長率5.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46人。 
截至2018年末,雙橋鎮戶籍人口為5231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雙橋鎮完成財政總收入298萬元,地方財政收入298萬元,人均財政收入54.9元。 
2018年,雙橋鎮有工業企業9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1個。 

第一產業

2011年,雙橋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4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大豆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4.7萬噸,人均895千克。其中小麥3.1萬噸,大豆1.1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棉花、蔬菜等。2011年,棉花種植面積3975畝,產量1000噸籽棉;蔬菜種植面積1.4萬畝,產量3.6萬噸,主要品種有向陽白菜。 
雙橋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萬頭,出欄3.5萬頭;羊飼養量3萬隻,出欄3萬隻;牛飼養量1360頭,出欄1200萬隻;家禽飼養量6萬羽,上市家禽5.5萬羽。2011年,高效農業示範園、優質良種繁育基地2個。農村專業合作社4個。水果種植面積2100畝,年產水果3600噸。 
雙橋鄉以永裴公路、郭王公路十字交叉橫貫全鄉的幹線兩惻為高效農業的開發中心,形成了“十字架”型農業綜合開發黃金區域,構建農業化的新格局。全鄉建立了蔬菜、棉花、林果、藥材等4大高效農產品生產基地,培植和發展了蔬菜、藥材、林果和養殖4大龍頭產業。先後成立了“綠色集團公司”“酥梨、棗製品開發公司”、“畜禽產品銷售公司”和“板材加工公司”等,建立了四個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直接帶動和形成12個種植專業村,4800多戶專業戶,龍頭伸向13個省、市、區,龍尾擺向千家萬戶,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把傳統的“農工貿”反向變為“貿工農”,實現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新格局。雙橋將一如既往地走“資源—產業—龍頭—市場”的路子,即“圍繞資源定產業,圍繞產業建龍頭,建起龍頭創名優,創出名優佔市場”。大力扶持龍頭產業,做到建立一個龍頭,聯繫一方群眾,帶起一片基地,興起一個產業。

第二產業

雙橋鎮以木材加工、麵粉加工為主導產業。
2011年末,雙橋鎮有工業企業27個,職工2040人。 
鄉鎮企業是雙橋經濟發展的又一面旗幟。該鄉始終把發展鄉鎮企業作為振興經濟的突出口和減輕農民負擔的切入點。在個體啟動,股份突破,多輪驅動的運行機制下,以支援農業,解決就業,繁榮市場,搞活經濟為發展方向,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同時,鄉黨委政府搶抓機遇,全力招商引資,積極營造優質環境,打造誠信雙橋,迎來了招商引資的春天。鄉鎮企業總數發展到42家,年總產值達6000多萬元。尤其是板材廠、麵粉廠、造紙廠、彩磚廠、養殖場,飲料廠等21家企業,日益崛起。在此基礎上,鄉黨委政府積極推進鄉鎮企業的兩大根本轉變,對新老企業特別是骨幹企業進行改造,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效益逐年上升,成為雙橋鄉鎮企業的中流砥柱。
雙橋鎮風景
雙橋鎮風景

第三產業

商業
2011年末,雙橋鎮有商業網點372個,職工711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4億元;城鄉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3.2億元。 
金融業
2011年末,雙橋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92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7500萬元。

文化


地名由來

雙橋鎮境內有河流大澗溝穿過,溝上曾有2座石橋,故名雙橋。 

文物古迹

雙橋鎮境內文物古迹有新石器時代“朱園遺址”、商周“丁樓遺址”、漢代“何庄遺址”、“后卞莊遺址”等。

交通


2011年,雙橋鎮有永登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10千米;311國道過境,境內長7.3千米;永渦路、201省道過境,境內長8.1千米。縣鄉級公路2條,總長20.3千米。橋樑11座,總長107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雙橋鎮有幼兒園3所,小學20所,中學1所,中小學在校生3600人,教師232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科學技術

2011年,雙橋鎮有科普宣傳站4個,農技推廣站1個,科技人員13人,其中農村實用人才1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雙橋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室26個。有書法、美術及音樂、曲藝愛好者680人。文化專業戶22戶,文化娛樂團體13個。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8000戶。 
2011年末,雙橋鎮有體育場6個。25個村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雙橋鎮有鎮衛生院1個,村衛生所25個;病床98張。專業衛生人員58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8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6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4萬人。 

社會保障

2011年,雙橋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98戶,人數2226人,支出61.8萬元;農村五保供養334人,其中集中供養110人,支出27.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7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0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128張。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雙橋鎮有郵政儲蓄所1個,投遞點89個,累計發行報紙、期刊1.4萬份(冊)。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8個,固定電話用戶1574戶,行動電話用戶1.49萬戶,寬頻接入用戶400戶。

城鎮建設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更是雙橋鎮開創新局面、謀求新作為、跨入新時代的起步之年。”雙橋鎮鎮長郭帥說,“2018年,我鎮將以黨建為統領,做好經濟發展、民生改善、鄉風文明、社會和諧、生態宜居五篇文章。”
一是做好隊伍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持續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黨的十九大精神在雙橋落地生根;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深入反對“四風”;完善提升村級組織陣地功能,把其建設成為群眾就醫、購物、健身、娛樂、開展文化活動的多功能活動陣地;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狠抓幹部作風,打造一支能打勝仗、作風頑強的黨員幹部隊伍。
二是做大招商選資和項目建設。服務好豫發集團日月湖項目建設,積極溝通對接,為項目建設提供一站式服務;服務好協鑫生活垃圾發電項目和能宇新材料項目,推動同步投產;加大鎮區中小企業產業園開發建設,盤活鎮區土地資源。
三是做實“黨暉溫暖·鄉村振興”十大工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根據全鎮現有貧困戶情況,因戶因人施策,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堅持多元化投資,在部分重點村和次要道路安裝一批惠民路燈;進一步嚴格低保、五保等社會保障制度的落實,把好審批關;在全鎮實施危橋改造工程,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危橋改造項目,確保年內全鎮危橋全部改造完成;實施鄉村道路建設項目,爭取公路建設指標,給部分群眾出行不便的偏遠村莊修建道路;繼續實施危房改造工程,為困難群眾新建維修一批房屋,解決群眾住房問題。
雙橋鎮風景
雙橋鎮風景
四是做細鄉風文明和創建文明鄉鎮工作。繼續在全鎮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文明向上的濃厚氛圍;加大對2017年度全鎮先進典型的宣傳力度,利用多種方式宣傳先進事迹,為大家樹立榜樣;把創建商丘市級文明鄉鎮納入議事日程,以創建為載體促進鄉風文明。
五是做穩平安建設和安全生產工作。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穩控等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落實各級責任,重點做好全鎮沉陷區、學校、超市等敏感點和人口集聚區的安全隱患排查整改;進一步完善平安大喇叭、監控視頻等技防措施,強力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六是做強美麗鄉村與鎮區建設。持續做好秸稈禁燒工作,確保實現全年“零火點”目標;加大對工業企業的管控,確保環保要求全部達標;打造鹼荒美麗鄉村示範村,將其打造成永城及其周邊的示範村;加大鎮區建設力度,將雙橋打造成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小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