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木結構

古代木結構

古代木結構即木結構的古代建築是指從“構木為巢”開始,木結構便是我國古代建築中的一種結構體系,它以木構樑柱為承重骨架,柱與梁之間多為榫卯結合,以磚石為體、結瓦為蓋、油飾彩繪為衣,經能工巧匠精心設計、巧妙施工而成,集歷史性、藝術性和科學性於一身,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木結構體系一般分為抬梁式結構、穿斗式結構和井乾式結構三種,其中以抬梁式結構應用較廣。

目錄

正文


用木材製成的結構。木材是一種取材容易,加工簡便的結構材料。木結構自重較輕,木構件便於運輸、裝拆,能多次使用,故廣泛地用於房屋建築中,也還用於橋樑和塔架。近代膠合木結構的出現,更擴大了木結構的應用範圍。
木材受拉和受剪皆是脆性破壞,其強度受木節、斜紋及裂縫等天然缺陷的影響很大;但在受壓和受彎時具有一定的塑性。木材處於潮濕狀態時,將受木腐菌侵蝕而腐朽;在空氣溫度、濕度較高的地區,白蟻、蛀蟲、家天牛等對木材危害頗大。木材能著火燃燒,但有一定的耐火性能。因此木結構應採取防腐、防蟲、防火措施,保證其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