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綏蟎科(Phytoseiidae)是節肢動物門、螯肢動物亞門、蛛形綱、蜱蟎亞綱、寄蟎目、革蟎亞目下的一科。由於該科蟎類在生物防治中有顯著的效用,對它的研究發展很快,1951年只記載約30種,1982年已記載1000種。我國已記載100種以上。
![植綏蟎科](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a/m5a422f62ba857dd93f149ae37a7c9f37.jpg)
植綏蟎科
![植綏蟎](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1/m118f0e4ca348646adb24cdf21e931d1b.jpg)
植綏蟎
通稱:植綏蟎。種類:由於該科蟎類在生物防治中有顯著的效用,對它的研究發 展很快,1951年只記載約30種,1982年已記載1000種。我國已記載100種以上。
![植綏蟎科](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6/md6086f713c8afd788f446d6e85c33500.jpg)
植綏蟎科
植綏蟎體軀一般為乳白色或淡褐色,如食物為紅色,則體軀有時成為紅色。雌蟎體 長300~600微米。背板完整或分為略相等的2塊,有剛毛20對或更少,剛毛的退化主要在後背板上。胸板不同程度骨化,有剛毛2~4對。足后板或有或無。雌蟎生殖板通常長大於寬,後方截斷狀,有剛毛1對,有腹肛板或肛板,如為腹肛板,則在雌蟎有剛毛1~4對。腹面的肛門前緣後方有肛側毛。有胸叉。
螯肢定趾發達,動趾的齒或有或無。背板周圍的盾間膜上的緣毛決不超過2對。須肢跗節的趾節為二叉。雄蟎螯肢有各種形狀的導精趾。第二胸板齒有6~13列,通常不很骨化。頭蓋平滑或稍具齒,決不突起。足受精囊的壁骨化,其導管開口於第三與第四足的基節之間。
![植綏蟎科 研究與應用](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a/m3a1e101aa8e14c8bccb452a0c680c875.jpg)
植綏蟎科 研究與應用
植綏蟎屬於捕食性蟎類,是棲息在植物上最普通的蟎類,捕食葉蟎、
癭蟎、跗 線蟎等植食性蟎類,尚能捕食
蚜蟲、
薊馬、
介殼蟲等小型昆蟲也有不少取食花粉。
![植綏蟎科](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e/mbe1068c2797c8e19ba9469d900cc1c94.jpg)
植綏蟎科
分佈:從北極到熱帶均有分佈。
![智利小植綏蟎](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e/mde84a59cbf415c58e234665acdd342db.jpg)
智利小植綏蟎
該科已知有30多種能捕食葉蟎,其中屬於鈍綏蟎屬的18種,屬於小植綏 蟎屬的2種,屬於盲走蟎屬的11種。在生物防治上利用最廣的是智利小植綏蟎和西方盲走蟎。這二種中國均已引進,並試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