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衝國

緩衝國

地處於兩個敵對國家或集團之間的,不介入雙方衝突的國家。因這些國家對衝突雙方起到一定的緩衝作用而得名。1983年以色列學者邁克爾·帕騰據此總結,一個國家要在地緣政治中作為緩衝國,必須滿足三個特徵:即是地理上的“位於強國之間”、實力上的“僅足自保而不足以破壞均勢”、外交政策上的“完全中立不偏向任何一方”。加洛林帝國(Carolingian)也在比利牛斯山的邊境地區建立了一些獨立的公國作為與穆斯林王國(Muslim kingdoms)的緩衝國,即所謂西班牙邊界(Hispanic March),也就是現在的安道爾共和國和加泰羅尼亞(Catalonia)地區。

基本定義


辭典釋義:某些大國為避免彼此間直接武裝衝突,擅將介於他們彼此之間的弱小國家划作緩衝地區,這些弱國被稱為“緩衝國”。(一般由有關大國用條約“保證”不兼并緩衝國的領土。)
“緩衝國”概念是歐洲政治家和外交家們在17世紀提出的勢力均衡理論的一部分,按照學者馬西森在1971年發表的《大國間戰略中小國的作用》所總結的通行定義,緩衝國是夾在兩個敵對的或具強烈潛在競爭的強權國家或國家聯盟之間的小國,並通過它的存在來隔離避免強國間的直接衝突,或者至少爭取應對敵軍的時間。
緩衝國
緩衝國
1983年以色列學者邁克爾·帕騰據此總結,一個國家要在地緣政治中作為緩衝國,必須滿足三個特徵:即是地理上的“位於強國之間”、實力上的“僅足自保而不足以破壞均勢”、外交政策上的“完全中立不偏向任何一方”。其中具決定性意義的因素是外交中立和實力弱小得恰到好處。很好

例子


烏拉圭:阿根廷和巴西之間
阿富汗:沙俄和英屬印度之間
伊朗:英國和沙俄之間
李氏朝鮮:在明朝或清朝和日本國之間
北朝鮮:在韓國及日本和中國之間
蒙古:在中國和俄羅斯之間
不丹及尼泊爾:在中國和印度之間
泰國:在法屬印度支那半島和英屬印度之間
瑞士:歐洲中立國
南斯拉夫:在西方和蘇聯之間
亞美尼亞王國:在羅馬帝國和帕提亞帝國之間

主要作用


包圍緩衝國的其中一個強權國家對緩衝國的入侵常常會挑起戰爭。例如,1914年德國對比利時的入侵導致了英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些早期的嚴密防衛的邊境地區,即雙方陣地之間的距離小於一天行軍路程的地區被稱作邊(Marches)。一些在加洛林帝國(Carolingian)和歐圖王朝(Ottonian)時期建立起來的邊界(Marches)作為政治的成果被保留在現在的歐洲地圖中:比利時、盧森堡、洛林地區。加洛林帝國(Carolingian)也在比利牛斯山的邊境地區建立了一些獨立的公國作為與穆斯林王國(Muslim kingdoms)的緩衝國,即所謂西班牙邊界(Hispanic March),也就是現在的安道爾共和國和加泰羅尼亞(Catalonia)地區。